艾灸疗法

用艾绒制成艾条或艾柱.在一定的穴位上熏灸,就能治疗一些疾病,称为艾灸疗法。这种疗法,易学易用,效果也好,故在民间也应用广泛。它常用于治疗痛证,尤其是虚寒性质的各部疼痛,如胃痛、腹痛、腰背痛、关节痛、月经痛等;对其他虚寒病证,也有较好疗效,如气血两虚、脾虚腹泻、小儿遗尿等。其治病机理是:艾灸后,人体会产生一种温和的灼热感觉。这种温热刺激,不仅能使皮肤充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而且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能起温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的作用.从而防治疾病。

先准备好艾条和艾柱。将艾叶晒干.放在石臼或碾槽内捣研,筛去粉末和粗杂部分,剩下的柔软纤维就是艾绒。将艾绒平铺在桑皮纸上,卷紧,使成卷烟状,长约20厘米,&1squo;直径约2厘米.叫做艾条。将一小团艾绒捏成米粒或枣核大的圆锥体,叫做艾柱。

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以下两种灸法:

(1)艾条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在距穴位3~5厘米的地方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一般可灸3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这种灸法,使用方便.作用温和,病人受灸后感觉舒适.所以最常用。

(2)艾柱灸。将艾柱放在穴位上,然后点燃尖端慢慢烧。病人感觉痛时.立即将烧剩的艾柱钳去。每燃一个艾柱,就称为灸"一壮”。这种灸法刺激较强。也可以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置生姜片、蒜片或食盐,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和隔盐灸。隔姜灸宜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病、腹痛、呕吐、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等症;隔蒜灸可用于肺病及疮痈;虚脱及寒性腹痛、吐泻,可在脐部隔盐灸。

注意事项:病人有发烧、口渴、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热象,属于热证,禁用艾灸。眼球周围、鼻头、浅表的大血管部位以及高血压患者的头部、孕妇的腹部,均禁用艾灸。头,面、胸及有毛的地方,都禁用艾柱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