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太极拳的技术性和平衡性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太极拳的特点缓慢柔和,是一项男女老少皆宜的运动。学习太极拳教程你会发现,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学习一下吧!
太极拳的技术性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舒展大方,轻灵沉稳,老少皆宜,练太极拳能提高心肺功能,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
太极拳舒展大方,轻灵沉稳,开合有致,老少皆宜,如春风拂柳舒人心怀,如细雨无声潜移默化,人生至友,健康佳宝,这是世人所共同认知的。
但这只是太极拳的外性。人们往往忽略了太极拳的本性是技击,它是应运而生的,是我们的祖先运用道学、儒学、佛学的高层境界开发出的一种儒雅而高深的技击功夫。
太极拳虽然能养生,但是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练习太极拳要做到沾连粘随、引进空落,掌握四两拨千斤的技法。
创造出以巧妙制笨拙,以整体击散乱,以流畅攻间断,以柔和克强攻,终达到以小力战胜大力,实现由弱到强转化的技术系统。而对方打太极拳,往往似捕风捉影,处处落空。
各个流派的太极拳都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如杨式太极拳主要特点是掷放,它运用抽丝劲和松沉劲,粘连黏随不丢顶,借力打力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以一种独特的掷放术使对方如弹丸腾空飞出。
陈式太极拳运用纏丝劲拿跌,吴式太极拳滚转运化,武式太极拳五弓开合,孙式太极拳起钻落翻,赵堡太极拳严谨无懈。无论哪种流派,太极拳的技击精髓都在于整体劲、轻灵劲和应感而发,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我以为正是指的这个意思。
练习太极拳首先要下身稳固,上身才能*舒展,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能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太极拳以柔和、舒缓著称于世,合乎大自然的韵律和科学规律。所谓太极拳“天人合一”是太极拳找到了一种与大自然合拍无间的切入点,那就是频率。风动水中鱼是因为频率在起作用,老鹰在天空飞翔是因为羽毛频率合拍。
飞禽的羽毛己有3亿年历史。表演艺术家学老鹰飞,肢体语言惟妙惟肖,象极了,很生动,但她怎么都飞不起来,原因就是缺少羽毛频率。
太极拳沾连粘随这种功夫的有无和深浅,正是靠频率,频率是非常精细的,需要多年坚持锻炼才能掌握住这种功夫,对我们太极拳习练者来说就是合乎自然,顺应自然。
鳄鱼咬住水牛左翻右翻几个斛斗,是力由脊发;鱼儿在水中游动箭一般地迅疾,是因为尾巴的摇摆从而获得整劲,尾闾中正在这里起到关键作用。这些例子举不胜举,说明了太极拳的技理技法是人类适应大自然的产物,是一种高超的技击术。
太极拳的平衡性
太极拳从整体上说,追求的是全身和谐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它主要通过“内开外合”的平衡技理和技法,终使人体“外柔内刚”。
所谓“内开”是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心虚腹实,肩胯常开,坐腕舒指,气通手足;节节贯穿,息息呼应,一气循环而周流全身;外形虽有伸缩开合、筋骨转换则无论形式或开或合,内中皆不失开意,浑身松净气腾然。
所谓“外合”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动静皆然,手足、肘膝、肩胯相合或呼应,上下一条线,达到肩平、胯平、身体中正,以腰为轴,形成整劲,忌散乱。
太极拳由于“内开”,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一气鼓荡,循环无间;“外合”,虚实分清,重心稳定,严谨无懈,转动轻灵,从而达到内固精神,外示安仪,由此实现了圆而寓方,外圆内方,即柔中寓刚,外柔内刚。
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实现了动态平衡,“一静无有不静”实现了静态平衡,在阴阳互生、动静转换中终求得整体平衡。正是由于太极拳的平衡术,才使得太极拳外极虚静,内极精神;外极松柔,内极坚刚;外极缓慢,内极迅猛;外极稳固,内极轻灵。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那么,太极拳正是以这样的“拳以载道”而闻名于世。
太极拳健身的好处
1.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心平气和,精神内守,用意念引导动作,处处柔缓圆活,速度均匀而有规律。这就需要在与人体各个肌群相应的运动神经中枢之间,以及运动神经中枢与植物神经中枢之间达到高度的协调。
2.对循环系统的调节
常言道:“人身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这形象地说明了人体气血畅活对健康的重要性。
太极拳是一种螺旋式的弧形运动,这种运动对血管和淋巴管都起到了良好的按摩作用,促进加快循环。
3.对呼吸系统的调节
太极拳运动中的开、合、虚、实动作,要求与呼吸相结合,即实为呼,虚为吸。练习太极拳时,要气向下沉,即“气沉丹田”。
这样可以保持胸宽和腹实的状态,使得胸部舒适、自然,腹部松沉,从而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气量,增强肺脏的代偿功能,延缓肺腑呼吸系统的衰老。因此,练习太极拳能有效地防治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