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克服社交恐惧症有妙招
社交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人们通过一些社交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见识更广阔的天地,然而有很多的孩子却都害怕见生人,甚至是与熟人谈话都会紧张脸红。难道这就是社交恐惧症吗?究竟什么是社交恐惧症呢?我们应该怎么克服社交恐惧症?且社交恐惧症自我治疗需要怎么做呢?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如今有很多的孩子喜欢呆在家里,不愿出门,害怕见生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往往会脸红,不安,其实这就是他们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是孩子自卑的外部表现。
青少年“社交恐惧”是心理病
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常受到父母的批评。有时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过错而遭到父母过分严厉的训斥,甚至受体罚;有时则是父母情绪不好而毫无道理地把烦恼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这种家庭里,便会产生惧怕心理,甚至不能辨别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孩子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之中,他们从父母的行为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己很无能,总是做错事,是个没用的孩子。
这类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程度不等的社交恐惧倾向,严重者会成为社交恐惧症患者。患了此病,无法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会变得内向、孤独,人生观也变得消极、悲观。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孩子患上“社交恐惧”呢?
1.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是否有社交恐惧症的倾向,并且要及时的审视自己对孩子的行为是否是恰当的,纠正不恰当的教育,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表扬和鼓励。
2.有时人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过分紧张,而是由于知识领域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因此,平时要让孩子加强对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学习,多看课外书籍、报刊,广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有了知识会帮助他树立自信,克服羞怯。
3.孩子在交往中出现上述症状时,教会孩子有意识地做数次深而长的有节奏的呼吸,心里要想着自己与对方是平等的,这可以使紧张心情得以缓解。平时注意训练孩子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他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也可教孩子做一些克服羞怯的运动。例如:将两脚平稳站立,然后轻轻地把脚跟提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次,每日做3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觉。
社交恐惧症,很多人并不熟悉,内向却是大家熟悉的一种性格描述。近,一个“测测你到底是内向还是社交恐惧症”的测试题在网上广泛转载。昨日,记者采访某专家。专家称,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心理门诊很常见,该测试虽不能完全代替医生诊断,但具有一定科学性。“这套题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医生的诊断,但足以帮你初步认清自身情况。”
与内向有啥区别
内向者不想社交 恐惧症无法也不敢
专家介绍,社交恐惧症是一种过分惧怕社交活动的一种神经症。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明明知道这种恐惧反应是不对的,但是就是没办法控制,然后又会出现一些焦虑,即使去参加社交活动了,也会表现的非常害怕。
心理学家将人的性格分为两种类型:内向与外向。内向性格的人心喜爱思考,感情比较深沉,待人接物小心谨慎,喜欢单独工作,常因为过分担心而缺乏决断力,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够灵活,但有自我分析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两者根本区别在于,社交恐惧症患者属于无法也不敢与外界接触,而内向的人只是不喜欢或不想与外界接触。
心理专家认为,性格内向是很正常的情况,不需要刻意作出改变,性格内向的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可。
什么人群易发病
一般为女性多发 有家族遗传倾向
专家介绍,恐惧症常为突发的,女性多见。有研究表明其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也有研究发现恐惧症状出现时血浆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有关。心理学家则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所致,而回避行为阻碍了条件化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