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款识 历代紫砂壶款识特点及辨别

  每一把紫砂壶都会在底部刻上它的款识,也就是制壶人的印章,其实这就像签名一样。但是每个作家的款识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特点,年代不同,款识也有不一样的特点的。紫砂壶款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也可以用来鉴定这个紫砂壶是不是真品。下面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下紫砂壶款识。

  目录

  1、什么是紫砂壶款识 2、紫砂壶款识的表现方法

  3、紫砂壶历代款识特点 4、紫砂壶之款识辨别

  5、紫砂壶款识优劣辨别 6、不同时代的紫砂壶款识

  7、紫砂“款式”与“款识”的区别 8、详谈顾景舟用印款识

  什么是紫砂壶款识

  在紫砂陶器上刻有作者的名款、印章,犹如在书画作品上签名盖章一样,这个特色是中国其他陶瓷所少有的,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尊重。从这个角度说,紫砂陶器是最具个人风格的陶艺作品,也是知识产权的最早运用。

  紫砂制作始终采取个人制作、集中烧成的传统。人们最早是为了在窑中烧成后区别各自的作品而在壶底铭印。这种代表紫砂制作人身份的铭记,后来演变成人们鉴赏紫砂壶的特殊款识。这种款识也是人们确认作者的根据,是古老的质量认证标记,一件紫砂作品因此成为作者艺术修养和人格的直接体现。

  款铭直接用刀(竹)划刻在紫砂陶坯体上,或将印记钤在坯体上。用刀(竹)划刻绝大多数属阴文,泥绘堆画、印板为阳文,印记则有阴有阳。

  紫砂陶(壶)每件作品一般多为一人完成,故多用印记,其时代风格和艺术特征区别不明显。因此,历史上一直以印记的真伪来判别紫砂作者的真伪。然而自从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镌刻图章以来,仅以印章来鉴别紫砂壶的真赝,就不完全可靠了。

  紫砂款识仅指用弥印钤盖或用刀(竹)镌在紫砂陶器的身筒底部、盖内、把下等处的制作者或定制者、监制者的印记。

  对于紫砂壶上的款识的字体、印鉴和钤盖位置,《茗壶图录·款识》有这样的概括:款识或以诗句,或以古语,或以别号,或以堂亭斋馆诸号,或印或否,书体不一,大抵用真、行、草,间有用篆、隶者。印文有朱白肥瘦诸体,其镌印所在,或腹,或底,或流下,或把下,或盖背,或盖之外口,无一定位置,各随作家匠心而为之耳。

  紫砂壶之款识辨别

  紫砂壶的款识,是鉴定其年代及制作者姓名的重要佐证,也是文博古玩和拍卖界对壶估价的惟一依据,因此也是作伪者最轻易作假的地方。

  紫砂壶款识作伪有三个方面

  其一:真壶假款

  就是说,紫砂壶经考证后确以为某个年代某某人制作,但制作者因某种原因,忘了刻铭印,后拥有者为了进步或便于显示壶的身份,而特地刻款,但往往因后加的款识与原壶的风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也往往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现已不采用。

  其二:真款假壶

  也就是说,制壶者的印章因过世后被旁人继承采用,但继承采用者因制作水平有限,往往达不到原作者的风格尺度,马脚毕露。

  其三:假款假壶

  这是制伪者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历代的制壶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是十分讲究的,他们的款识不仅表现出很高的艺术素养,而且在印章的布局、形式等方面也相称苛求,这是鉴定款识的一个重要因素。详细地讲,名家的款识一般具备以下六个特点:

  印章制作十分考究

  名家的印章,或本人所制,或请篆刻名家*,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而伪印章则难以达到这种水平,多凝滞无神。

  紫砂“款式”与“款识”的区别

  在一篇关于珍藏紫砂壶的文章《一壶在手,闻香玩味》中,看到这样一个句子:“伪制的紫砂壶即系冒仿名家产品。作伪多是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人的款式;或是用没有款式的旧壶,冒刻前代名人的款式。”

  上面这个句子中的“款式”一词,使用不当,准确的用词应该是“款识”。

  那么“款式”与“款识”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款式,是样式、格局的意思。如:“这套家具款式新奇,很受顾客欢迎。”上文提到的不论新壶也好,旧壶也好,都是已烧制好的成品,其样式,也就是款式,早已定型,不可能再改变。对此,作伪者是没有什么四肢举动好做的。何况,紫砂壶的款式也不是刻出来的。而款识,则是指钟鼎等器物上所刻的文字。《汉书·郊祀志》有这样的句子:“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所谓“款识”,书上这样注解:“款,刻也。识,记也。”显然作伪者是就壶上所刻的文字弄虚作假;也就是说,是用冒刻名人题记的手法以进步壶的身价来欺骗珍藏者。可见冒刻的是名人的“款识”而不是“款式”。

  紫砂壶落款和与瓷器落款的不同

  紫砂陶器与一般瓷器的款识有所不同。瓷器上一般无制作者的印记,而加明帝王年号,称纪年款识。而紫砂陶器上一般帝王年号,目前只在故宫(微博)藏品中发现少量纪年款识,而大多是紫砂制作者的印记。

  紫砂款识与古印陶是一脉相承的。印陶,是古代人们用印于陶胚未干之前,用以表明器主姓名或工匠姓名,也有表达地名、官职,以及纪年的。如明代的城砖,其侧面就有烧造者、监制者的名姓和时间纪年。

  紫砂陶不挂釉,直接用刀(竹)划刻在紫砂胚体上,或将印记盖在胚体上。用刀(竹)划刻的绝大多数属阴文,泥绘堆画、印板为阳文。印记则有阳有阴。

  紫砂陶器型最多的是茶壶,其历史总体不太久远,它不必瓷器,一件作品需几道工序,多人参与,紫砂每件作品一般多为一人完成,故多用个人印记,其时代风格和艺术特征区别不明显。因此,历史上一直以印记的真伪来判别紫砂作者的真伪,然而自从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电脑刻图章以来,仅以印章来鉴别紫砂壶的真赝,就不完全可靠了。

  “自怡轩”,为顾景洲被聘为上海标准陶瓷公司堆塑制模室任技师期间所用艺名印款。1942年,财大气粗的上海标准陶瓷公司聘顾景洲至公司,任堆塑制模室技师,并制翻模具。工余闲瑕,顾景洲仍制壶不辍,并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欣赏陶醉。有时兴起,在壶身镌铭短诗茶话、格言家事,并署号“自怡轩主人”。这是他思想意识上首次不把制壶当成纯粹活计,而是把制壶、生活与艺术结合挂靠,把做壶与闲玩联系起来,把欣赏与情趣沟通的内心表露。

  “瘦萍”、“老萍”,为顾景洲从沪归来後所用艺名印款。1942年年底,顾景洲从上海标准公司回家乡後,生活的艰辛使他飘泊不定,且因他在沪制壶仿古而不为家乡制壶圈内人所知所识所承认,终日为生活而奔忙,像浮萍似地四处飘泊又体弱多病,瘦骨嶙峋,故用“瘦萍”为艺名。在多灾多难的岁月,在艰苦生活的磨练中,顾景洲逐渐成熟,他把飘泊不定,走南闯北,创荡江湖自喻为云游四方的侠客,并以“老萍”取代“瘦萍”。这是顾景洲生活在抗战最艰难岁月的真实写照。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闲为我福”,为顾景洲成名後所用艺名印款。1948年,顾景洲在沪上仿制时大彬《僧帽壶》、陈鸣远《四方壶》获得成功。顾制僧帽壶、四方壶极为精致,获得各界好评,赢得家乡宜兴紫砂同业公会的承认并为时人称谓“方器高手”之美誉。顾景洲为荣誉而骄傲,更加勤奋,埋头制作,以闲玩情趣来调节自己的疲劳和辛劳,亲自镌刻“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闲为我福”之艺名章,既是顾景洲内心的真情流露,也充分体现出顾景洲对事业的忘我精神。他对紫砂已入了迷,爱得发狂,爱不释手,忙得一天都不得闲,忙得一天都没时间休息,故发出“得一日闲为我福”之感叹!

  “宜兴人”,为顾景洲四十年代末所用印款。至四十年代末,顾景洲步人成年期,已不像青年时期那麽富有幻想,那样锋芒毕露。他用“宜兴人”为壶用印款,是成功後的谦虚表现,通俗而平凡,淡化自己以往强烈的名利观点,也显示顾景洲成熟地走向中年老成期。

  “景舟制陶”、“景舟制壶”、“景舟手制”,为顾景洲改名後所用印款。1948年秋,在丰收季节,取得丰硕成果的顾景洲,接受艺人“艺海一小舟,鼓足风帆,勇往直前。”的建议,顾景洲改名顾景舟。在这个“舟”字上,顾景舟曾解释“艺海一舟,即是把自己的命运随着艺海的一舟而搏击,永不停息,永往直前!”这意味着顾景舟的崇高理想和目标追求,是要当一舟之“长”,掌一舟之“舵”。而不想再当一舟之上的水手,撑篙、拉线、摇橹。“景洲”改“景舟”,是顾景舟思想上的一大飞跃,也显示了顾景舟的雄心壮志。

  “啜墨看茶”,为顾景舟带艺徒后所用艺名印款。1955年底至1956年初,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并设立“紫砂工艺班”,招收艺徒61名,由朱可心、顾景舟等七人担任技术辅导员。顾景舟收受徐汉棠(入杜前即随顾学艺)、李昌鸿、沈巨华、束凤英、高海庚等为艺徒,精心培育,耐心传授。顾景舟用啜墨看茶来比喻制壶人的个性培养、文化修为,用深入浅出的道理来教育艺徒,一遍遍反复解释修心养性和做壶的关系,以至艺人在心态平和,心境平衡的状态下,心领神会其制壶工艺之要领,最终达到形、态、气、神、韵之最高境界。这是顾景舟对下一代艺徒的殷殷期望和苦口婆心,也表达了顾景舟对其艺徒的一种特殊的授艺方法与心得体会。

  “壶叟”、“景舟七十後作”,为顾景舟晚年成熟期制壶印款。人至将老,名利淡泊,制壶不息,追求不止,所制之器,已达到出神入化之至高境界。几乎无可挑剔,无瑕可击。年纪已老,技艺愈高,取名“壶叟”,是对自己所追求的紫砂光货素器一派裸胎艺术的肯定和骄傲,也是对自己独特的灵秀艺术风格的肯定和骄傲。注:“壶叟”之印原用于在上海仿作的供春款作品上,老年时顾景舟干脆作为自己的别号,用于自己的作品。

  顾景舟艺名,壶用印款之多、之广,可以说是当代紫砂艺辈中无与伦比,无人超出的,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史无前例”的。顾景舟艺名的变动异化,丰富内涵,正体现出顾景舟一生的坎坷命运,毕生追求,艺术情操,思想活动,兴趣爱好,以及他的抱负埋想,这也正应验了中国人的一句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关紫砂壶款识的内容,看完本文你现在对于紫砂壶款识的了解是不是多了些呢?紫砂壶的款识也是用来辨别紫砂壶真伪的一种方法。同时,我们也要留有款识也有真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