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如何理解太极拳中的懂劲论

  太极拳中的推水关键的问题就是懂劲,是必须要搞清楚地问题,什么是懂劲?懂劲首先就是自己知道劲,在运动中能够去辨别对方劲的虚实真假,它的快慢、长短、缓急、方向、大小等都是在不断的变化。

  懂劲需要我们能够很好去把握好它的先机,使自身的劲利用到极致,从而制敌。

  懂劲,使建立在听劲基础上的,能听出彼劲,才能懂劲,如不能听出彼劲,即不能懂劲。所以初学者对于懂劲甚感困难,意识难以做到,只有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勤学苦练和细心揣摩,并有名师给予指点,才能逐步悟到懂劲。所以手在未能懂劲之前,推手就容易犯僵、直、丢、顶之病。待懂劲后,在推手中又会犯争强好胜之弊,此时要注意克服训练中35病,即:抽、拔、遮、架、磕、猛、躲、闪、侵、凌、斩、搂、搓、欺、压、挂、离、赚、拨、推、混、硬、排、挡、挺、霸、腾、击、直、实、钩、按、掤、抵、滚。否则,即使侥幸取胜,也并非真正达到了懂劲的阶段。

  推水中的病,所谓病,是在推手中脱离了中正圆活,背离了沾、粘、连、随之原则,故曰病手,病身。

  懂劲同样也是对推水功夫练的怎么样的一个检验。

  招势是方法、途径,八法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途径及手段,目的势归结到抓、拿、摔、化、打、腾、闪、折、空、活,兼施并用,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打”字。

  太极拳是其中的重要门派之一,所以懂劲不能只限于推手,和其他武术一样,同样适用于*搏击合交手散打,这才是太极拳的真正面目和实用价值。推手是以沾、粘、连、随懂劲为准则的实战训练形式,散打交手也同样不能离开上述四字的懂劲原则,无非散打是技艺升华到相当阶段后,摆脱推手这一训练形式,而成为实战交手散打这一实用形态罢了。但它还必须合乎规矩绳墨,这就是太极拳及散手的辨证统一关系。有些人不了解太极拳,把太极拳看成是女子健身,老弱病残及文人,书生疗病消遣的无实战用处的体操, 那是十分错误的。

  陈氏第十四代太极拳家陈长兴在《太极拳歌诀》中云:“放纵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扳冽横采也难敌,钩掤逼拦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这首歌明确指出,“纵”是前进之意,“放”是打击之意,“屈”是合之意,“伸”是展之意。

  无论是在前进的击打还是开展是都要做到知己知彼,而对方不知我的境界,这才是关键所在。

  推手是训练前期为了避免伤害事故而采取的实战训练方式,交手散打是实战搏击的运用形态。只是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先进的武器出现后,武术相应演变成了技击体育。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太极拳有了较深的认识,为了健身、防身、自卫,在推手四要和懂劲基础上,对太极散手也进行了同步练习。只有这样,既懂得推手,也懂得散手,才是太极拳的真谛。

  常言道:“多练能生巧”,“苦学入灵境”,要想真正达到懂劲,除了名师指点,还需与对象切磋,但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多下功夫。陈鑫在《太极拳论》中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到阶级神明。”

  这说明首先要练习招法,达到招熟能生巧以后,才能渐渐明白各种劲的运动规律,懂得了各种劲的运动规律,采能愈练愈精,从而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这说明招熟——懂劲——神明是三个阶段,懂劲只是中级阶段,只有达到神明阶段后,无论是身体哪一个部位,一经与他人肌肤毫毛接触,就敏锐的觉察对方劲路的来龙去脉,轻重虚实,刚柔顺逆,直横方圆,高低左右等变化,并沾着对方使之不能逃脱,在得机得势的条件下顺人之势,化人之劲,借人之力,还力于人,使自己在运动中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练习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它的规矩,一步一步的来,不能求速度,不能急躁,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接下来的更高一层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