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浅谈太极拳拳架的四个作用
拳架是太极拳学习的基本功,想要学好太极拳,我们就得将太极拳的拳架学好,这是我们学好太极拳的基本条件,同时,学习太极拳架对于我们太极拳的学习是有非常多的意义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意义的体现。
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修养身心的运动,拳架的学习自然也会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
首先,在练习太极拳架过程中,心情愉快,放下杂念,心静则肌肉不紧张,这样就能促进内心的平静和呼吸的平稳,以心制意,以意识引导,顺其自然的动作,带动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的修炼。
这不仅是在内心深处有所追寻,有所迷恋,有所沉醉,还要有一种让观众气都不敢出的感觉,唯恐呼吸的声音破坏了练拳者的静态。而且通过练拳时上拔下拽的运动(所谓的上拔,是指头正项直,也称虚领顶劲,下拽是指尾闾内收下沉,似悬重物),使人体的脊柱保持和恢复自然的生理曲线,让意念沿身体两侧阳经下行沉降至脚下,使身体处于一种极松柔的境地。
可见,太极拳拳架的学习,对于我们调整身姿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
这种内在的表现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的外在拳架方可做得到位贴切,让自己舒服,也让旁观者享受到太极拳力的风采、健的英姿、神的韵味。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启迪。
其次,通过拳架的练习,方能慢慢体会“沉肩坠肘,松腰敛臀”等太极拳先辈们经过实践的检验总结出来的真理。
拳经云:“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太极拳的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以腰为轴,一举动上下相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把腰练松了才能稳健灵活,作为杠杆的力臂就由手到肩延伸到腰,力臂加长了近一倍,自然获得省力的效果。
所以说,拳架的学习也需要我们重视腰功的练习。
同时在练习拳架中我们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为了松腰就必须敛臀,二者一体,使得尾闾处于身体的中线位置,上与百会相应,正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清利顶头悬。没有拳架练习的经验是不会有这种感性认识的。
第三,通过拳架的练习,才能体会太极拳相连不断,周转往复,举动如猫,虚实分明的特点。
太极拳的动作是先贤们根据体内气血经脉的运动规律,以打通体内血脉为目的,以伸筋拔骨为手段的养生训练方法,外在动作的进退转换起伏折叠,相连不断,周转往复,均是内在运动的体现。
拳架的练习使练习者达到神如捕鼠之猫,动作轻灵而不飘浮,沉稳而不僵滞,细致入微、不急不躁,以身带胯,以胯腿的放松,完成一脚的迈步,落步时按照脚跟,脚掌的顺序轻轻落地,然后踏实,重心逐渐移向迈出之腿,交替往复。
举动如猫是体,是内在的神意。虚实分明是用,是外在的变化。故此,只有经过拳架的练习方能细细感知这些细微的变化。
由于太极拳是圆的运动,练拳时上肢的轨迹多为圆弧形,两手在上行和下行做椭圆形运动时两手臂还要不断旋转,好象拧毛巾那样,使气血运行贯注指梢,指腹间会产生发麻鼓胀、发热或气血向外发射的感觉,如此一来使得经络疏通,气血流畅,一旦有了气血运行感,则拳味淳厚,大大提高了练拳的兴致。
第四,通过拳架的练习,可以加深对各种太极劲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各种劲力,达到屈伸开合变化自如,虚实动静惟妙惟肖。
太极拳诀云:“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
这些劲路的变化,只有通过拳架的练习方能不断深入,把无形的东西化成有形的,在与空气的接触中体会到好似在陆地上游一般,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综上所述:太极拳锻炼的首要还在于拳架的练习,它是太极拳的基本功。
李维轩先生说过:“一切强身,制敌的功夫或手段都是从拳架中诞生出来的,倘无拳架,一切越级冒进的想法都是徒劳的,学者无从起步也无从进步。”故此我觉得,太极拳锻炼,拳架是本,松柔舒适的练习太极拳架为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