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做此运动五分钟帮你舒经活骨

  太极拳的好处是养生,但是不是每个人生下来就会太极拳的,都是从零基础练起的。那么学习太极拳该从哪入门呢?太极拳教学会说:松能入静,静能领悟,所以学习太极拳先从松开始,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太极拳教程

  拳术之道贵在知松紧

  许多初学者初学时不能熟记拳理拳法,在练习时常会出现身法僵硬。

  什么是松紧

  它不是指肌肉的紧张与松弛,而是指筋骨始终撑开勿回缩,此为紧;肌肉始终松弛勿紧张,此为松。形意拳与其它拳种一样,都讲究松紧。

  形意拳术独到之处在于劲力,我们称之为混元劲,这种劲属于混元炸力,通俗说就是炸药包爆炸时的状态,是一个圆形炸开的形式。这种炸力前辈们总结为“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圆形炸开,没有一定的方向,自然不会出尖了。

  练出此混元劲的基础有二个方面

  练好太极拳首先要学会放松,只有学会放松才能够静来,静才能领悟太极拳的精神所在。

  一是骨肉分离,就是肌肉始终保持一种松弛状态,筋骨在意的驱使下做出相应的动作,也叫用意不用力;

  二是丹田内气鼓荡,以气催力(筋骨之力);内气为爆发点,筋骨为支撑点。就是说内气是发动机,筋骨是传动轴。

  怎样做到骨肉分离

  这是一个松紧的转换过程,肌肉松是关键。真正的肌肉松是怎样达到的?它并不是意念的驱使,而是紧极而生松。只有再站桩中才能真正练出肌肉的真松。

  心无旁骛才能后做到真正的放松,松看似简单,但是实际做起来是有点难度的,慢慢的揣摩才能学会。

  我们站桩时达到临界点,也就是大腿肌肉紧张到一定程度,产生剧烈的抖动,头上汗如雨下,心脏跳动剧烈。我们不断重复这种状态,突然有一天,全身的紧张劲消失了,整个身体一下子松弛下来,肌肉松弛到极限,仿佛面和稀了自己就往地上掉一样。

  而筋骨却连成一片,撑开得很瓷实。这就是真正的松紧了。当然这不是一年半载能达到的程度。能坚持过这一关的人应该少之又少。

  肌肉真正的松了我们在练拳乃至站桩时,气血才能通畅,这样练拳才有意义,利于健康,更能出功夫。我们练五形拳时,一定要保持筋骨撑,肌肉松这两种对称的紧与松。

  以丹田鼓荡为动力之源。如此才符合拳理中的形松意紧,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所以知松紧是练拳的关键,而真正达到松紧是需要毅力的,你要想做到一触即发,炸力不断,就要走这一程序,否则只是自我陶醉而已。

  为什么练太极拳要从松入手

  首先,谈谈“松”的问题。凡是练太极拳的人几乎都知道松。每一个初学者在开始学拳时,老师说的多的一个字就是“松”。

  这是由太极拳的本质决定的。我们知道,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武术、导引术、中医经络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理论基础是太极阴阳理论。其练习方法别具一格,要求用意不用力。

  其外形动作是梢节引中节随根节催,螺旋缠绕,节节贯串。练习者从松静入手,先以外形动作引动内气,再逐步以内气来带动外形动作,后达到内外相合,刚柔相济,阴阳交融。它是一种以柔克刚,外柔内刚,刚柔相济,至柔至刚的武功修炼。

  然而,一般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拙力僵劲,肌肉、韧带、关节等都很紧,经络不通,全身协调性差。如果不放松,不但无法做好太极拳的外形动作,而且无法培养丹田之气,更谈不上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可以说,练太极拳第一要领是松。如果不从松入手,就无法练习太极拳。更无法得到太极拳的精髓。

  松则灵,灵则虚,虚则静,虚则无所不容,静则无所不应;松则通经活络,丹田之气能循经走脉,畅行无阻,入于骨髓,充于肌肤,贯于四梢,归于丹田;松则全身协调,才能做到“ 意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