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简述练太极拳与养生的关系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练习和养生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有许多的人投身到太极拳的学习中,那么太极拳和养生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从三个方面来做介绍,希望大家可以有所学习,并在练习时可以有所运用。

  太极拳的动作和内在要领其实和养生都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拳论有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又云:夫,是太极功夫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传统太极拳所具有的科学的锻炼方式,练中就包含着养,应该是养练一体。尤其是陈照奎老师传授的传统太极拳,其拳架锻炼的诸多要领及其内涵,都是练与养结合为一体的。

  所以说,学习太极拳我们要贯彻“养练结合”的原则。

  关键在于习练此拳的人,是否既明白其动作的技击内涵,又明白其独特锻炼方式在养生方面的神奇功效。

  (一)“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健康术

  太极拳强调“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精气神、意气力兼练。陈式太极拳强调处处以丹田为枢纽,大小动作都由丹田带动(力起于脚)。并且强调“腰不动,手不发;内不动,外不发”。还强调“紧要处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例如:第一式金刚捣碓6个动作25个劲,每个动作都是整体作业。

  如此式第6个动作,外形一个右手握拳小动作的同时,收腹、吸气、松胯、提肛,胸腰左转,沉右臀翻左臀;拳上提,则胸腰右转,沉左臀翻右臀,从中体现胸腰升沉的立体螺旋,砸拳振震脚,又是呼气,突腹,胸略往前转,沉右臀翻左臀,顶劲上领,躯体松沉。

  这每一个动作的要领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再如六封四闭一式动作三,发挤劲时,所体现的周身一家精神等等。从中可以看出此拳“一动无有不动”的要领,对整体运动、内外兼练、形神兼练的独特功效。

  (二)坚持拳走低架,改善人体运动系统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为了与时俱进,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情绪紧张,人体生物钟紊乱,饮食休息不规律,脑力劳动多了,体力劳动少了。

  形象地说,就是出门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工作用电脑,联系有手机,就连休闲爬山也坐缆车,看电视坐沙发,虽然大脑发达了,但肢体尤其是下肢活动量却越来越少。

  从而引起了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骨质疏松、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赘肉增多、腰椎、颈椎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消化功能、性功能衰退、失眠等病症。

  针对这种时代病,我们认为选择这套拳走低架、上身中正、劲走螺旋、丹田带动的骨盆运动的传统陈式太极拳,肯定有好处。正如古人云:“神仙留下健身方,开裆下胯为良”。

  (三)坚持立体螺旋运动,改善人体内分泌、微循环系统

  这套拳运作方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处处走螺旋劲。四肢讲求顺逆缠丝,手足运动非圆即弧,绝无直来直去。

  胸腰讲求立体螺旋。这种从根节到梢节处处走螺旋劲的运动有利于人体内分泌和微循环系统的改善。

  另外,这种在上身中正的前提下,上下对拉拔长的立体螺旋运动还有重要一条,就是对脊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陈式太极拳要求上身立身中正,可以左右旋转,但决不允许左歪右晃,前摇后摆。顶头百会穴要领劲,松胯尾骨下沉,脊柱要端正且有对拉拔长之感。有些人的颈椎、腰椎有毛病,练这套拳后,大都已治愈,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