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深入了解太极拳的入门知识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太极拳,太极拳可谓是发展迅速,不夸张的说现在没有人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的,多少也了解一些。太极拳甚至是发展到了国外,可见太极拳的影响是多么的广,这与它自身的优点是分布开的。
练习太极拳,对于初学者来说就是先去了解认识太极拳,知道它的拳理,这才是关键。
武门初窥
外是内的根基,没有外的基础苦练,是绝对练不到也无法体会到内的精髓。以下即对武术的各项外在表现,从基础事项,到练功禁忌,以至锻炼的原理做一介绍。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外家功夫所着重的是实体的肌肉、体骼的锻练,而外形锻练的基础则在于形体姿势的正确。中国武术相当强调姿势的正确。而为一切拳法套路的基础,如下盘马步的扎实,上身的涵胸、拔背、沈肩、垂肘,这些姿势的成因皆是在实战的考验下所累积产生,而在现代则可自人体工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
下盘基础
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武术,都是先由外练而再去入内的。
人体的动作系透过骨骼的支撑与肌肉的拉牵而达成。当欲保持某一姿势时,即由肌肉之紧张而生收缩力以与由外所施加之力(如重力)取得平衡,这些平衡的基本条件在于骨骼需固定于一定范围之内,故立姿时,数个可动关节重迭(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其相互之间的重心会排成垂直线,而关节回转轴若处于此垂在线时,其重心为稳定。
处于平常立姿时,因各关节轴均在重心在线,肌肉的收缩力只需具有足以防止重心线前后方向的摇晃即可。而此种机制又靠内耳迷路(平衡感之感官)来不断回馈修正(feed back )来维持立姿的平衡。这种状况下虽为省力,但在受到外力推或拉时,容易因反应时间的迟滞,造成重心的偏移来不及修正而倒下。是以,有人即提出:在立姿时即利用肌肉来站立,肌肉不只是修正重心,而是直接用以支撑身体的重量。如此则不管何时有突发的外力影响,身体都能实时去承受。此外,一般立姿有重心过高而容易倾倒的缺点,在换用较低的姿势、较开阔的“底盘”,可降低重心,并增加有效的反应时间。
人体之肌力虽是肌肉收缩力量,但也是与关节角度相互合成的作用力。以手举哑铃为例:当前臂与上臂之角度为30度与150度时,可能已动用了手臂大的肌力,当它成90度时,可能只动用手臂大肌力的75%,因此吾人可说90度时是肌肉收缩力量与关节角度佳的配合。从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知道为何各家武术都强调马步,且南拳尤其着重四平大马(两大腿及两小臂与地面平行)。
在拳术的练习中,下盘是平衡的基础,它的练法也有很多下盘的,比如:金鸡独立的吊脚椿、弓箭步等。
涵胸
涵胸是胸部略为内涵之称,乃系由锁骨前之胸大肌往内收缩而完成之姿势。涵胸可使两肩由原外张而使后背琵琶骨明显凸出之状态,变为一片平坦(两琵琶骨与脊椎骨成一平面),在往后倒下或撞击物体时,可使压力平均分布,不会集中在凸出点而造成凸出点附近组织受伤。
涵胸重要的意义在于内脏的运动。盖呼吸动作系由横膈膜上下移动改变肺腔肺泡压力而达成。在一般的扩胸呼状态下,外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方拉起,胸部因此而扩张,将空气由外吸入肺内,此种呼吸方式肺部*与中上部的肺泡较常被用到,笔者把这种呼吸称作「横向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仅运动到了肺脏。而当涵胸且做腹式呼吸(丹田呼吸)时,涵胸限制了上半部的肺泡扩张,横膈膜*更为下降而压挤腹内各脏器,使大小肠等较柔软而易移动的器官向外鼓出,这种呼吸方式使靠近横膈膜的肺泡均匀的被运用到,笔者把这种呼吸称作「纵向式呼吸」。在纵向呼吸过程,体内脏器之间会随呼吸而相互挤压按摩,而达「内脏按摩」之功。
腹式呼吸事实上仍是由肺呼吸,丹田并不会呼吸。有许多人错解了丹田呼吸的生理现象,而用“胃”去呼吸(空气由食道进入胃中),造成了胃病、放屁(空气跑入肠中)、打嗝等诸多不正常的症状。
拔背
拔背系指脊椎向上挺直的动作,其应与收下颚一齐做到。脊椎纵行于体干之背侧正中线,是支持体干之主要骨骼,由32~35个重迭之短圆柱状的椎骨构成,椎骨由上方之颈椎、胸椎、腰椎愈下方愈强大,而从已骨化的荐骨、尾骨再度变为弱小(荷重从上往下增加而在第5腰椎骨上大)。椎骨内接有脊柱管,管内有神经。人体脊椎是由椎骨一节一节地接合而成,每节骨间均有一椎间盘,其功能在于减少脊椎骨间的摩擦,增加脊椎的弹性。
脊柱略呈S形,若此生理弯曲不存在,则人体由高处往下跳时,其冲击力将直接施加于脑部!但由于此S形的关系,当脊椎在承受力量时,其作用力会在弯曲处会造成应力集中的现象,使脊椎异位。当异位点压迫到神经时即会造成腰背酸痛的情形。更严重的话,会发生椎间盘脱出的现象,而形成骨刺。
当体干呈“涵胸拔背”的状态,使脊椎成一直线,让受力点节节下传,即不致造成应力的集中点,而渐次由髋关节、腿传导达地,反之亦然。另外,由于胸椎是不可动关节,而腰椎系属可动关节,上身的转动系透过腰椎而达成。腰椎是受力大的地方,在可动与不可动椎骨交界处易发生异位的现象,保持脊椎骨成一直线的状况,可避免横向剪力的产生而造成异位(此种运动方式即为腰转推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