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地区,多发于冬春的时候,初发病是在5-15岁之间,刚开患者感觉不得到症状,当病情加重了,症状都出现了,为了大家能够了解风湿性心脏病,今天就和大家讲一讲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等相关知识。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
西医病因
环境是风湿性心脏病的重要因素,寒冷的天气都不利于患者的休养,还会加重病情。
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风湿热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链球菌膜抗原能使淋巴细胞及大单核细胞致敏,对人心脏细胞产生毒性,使心脏细胞病变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造成风湿性心脏炎。
中医病因
患者的身体比较虚弱,外邪侵袭身体是发病的根本原因,这是有区别于西医的说法,中医讲究的是本质。
中医病机
本病初起,以外感风寒、湿热之邪而致病,邪气久羁,内舍于心、而成为心痹,发为本病。
1.外邪致病风、寒、湿、热之邪是引起本病的外在因素,体质虚弱者,易于遭受外邪的侵袭。
但体壮之人由于久居湿地,或保暖失宜,或冒雨涉水,或汗出当风,外感风寒湿邪,或邪入日久化热也可成为本病。
2.身体比较虚弱者先天的不足或者病后体质比较虚弱,气血供应不足,身体比较差,容易生病。
病后,又无力驱邪外出,以致风、湿、热之邪,逐渐深入,留连于筋骨血脉而为痹证。
阳虚卫外不固,易为风寒湿邪所伤,故患者多为风寒湿痹;
阴虚之体,阳气相对偏盛,脏腑经络,先有蓄热,故即使感受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后也会从阳化热,故成为风热湿痹。
3.邪气归心邪客于脉日久,或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心悸、胸闷。
胸痹甚者,喘息不得卧,发为风湿性心脏炎的主要表现。
1.心脏炎单独发生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也可同时出现。
心肌炎:有心悸、胸闷等。严重者可有心力衰竭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疲劳、汗出、纳食减少等。
心内膜炎:可无明显的症状及体征。
心包炎:为全心炎及多发性浆膜炎的一部分,胸痛为唯一症状。
2.二尖瓣狭窄代偿期:病人能胜任一般的体力劳动,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
左心房衰竭期:有呼吸困难和紫绀、咳嗽、咯血,及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右心衰竭期:体循环静脉瘀血、肝脾肿大和压痛,皮下及下肢水肿和腹水。
肺硬化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和紫绀。
3.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时症状较重,可有疲倦、乏力和心悸。
或因肺充血而发生劳累后呼吸困难,后期也可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心悸和头部搏动感,心尖区不适,晚期产生左心功能不全和肺瘀血的症状。
如劳累后气急或呼吸困难,少数病人可有心绞痛和昏厥,后发生右心衰竭。
5.主动脉瓣狭窄轻度者可无症状,狭窄程度加重时,早自觉症状是疲乏,活动后呼吸困难,主要是眩晕或昏厥,心绞痛和左心衰竭。容易发生猝死。
6.三尖瓣关闭不全以右心室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
7.三尖瓣狭窄有疲倦、呼吸困难等右房压力增高以至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