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胆固醇”管起来身体就不会坏了吗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所以吃的食物也是各种各样的,而且现代大部分的人都是喜欢在外面的买吃或者是取餐厅吃,然而外面的食物含有大量的胆固醇的,所以说很多人身体含有的胆固醇一定超标了,那您知道坏胆固醇导致的疾病有哪些吗?您知道生活中的我们该如何控制胆固醇吗?今天三九小编就为您带来了有关胆固醇高的食物,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坏胆固醇导致的疾病
根据世界各个地方的医学界的科学家的们的调查研究发现,现在世界上患有糖尿病的人是越来越多,而原因呢?都不是因为身体的含糖量引发的,而是因为身体内的胆固醇坏死引起的,这是因为什么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邹大进教授提醒,终夺去近七成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不是糖尿病,而是心脑血管病。其中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胆固醇水平是预测糖尿病患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其重要程度在血糖因素之上。
因此,邹教授呼吁,糖尿病患者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应重视胆固醇管理,积极采取他汀降胆固醇治疗以切实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根据相关的专家的介绍称,大部分患有糖尿病的病人都是非常容易发生身体的动脉粥样硬化突变的情况的,这个动脉粥样硬化突变的一般形式都是粥样斑块,那您知道它的只要成分是什么吗?其实就是“坏胆固醇”。
当高血糖这个“先头部队”破坏了血管内皮保护层,血管壁等于“城门洞开”,血液中过多的“坏胆固醇”就会透过被破坏的血管内皮,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斑块,终引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
在国际上,胆固醇管理已经成为糖尿病标准治疗的一部分,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地控制胆固醇水平、控血压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这些综合治疗共同起作用才能有效延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并改善生活质量。
导致疾病
冠心病、中风、糖尿病、高血压 在所有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人是受“坏胆固醇”升高威胁严重的四大高危人群。
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一定要首先离高胆固醇的食物远一点,只有自己的身体里面含有的胆固醇不发生改变,就不会出现坏胆固醇,这样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有资料显示: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互相加重、互相促进的关系,即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也进一步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0年内死于心梗或出现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超过20%;
而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梗、中风的风险,和已经患有冠心病的人是同等的;中风患者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死亡率更高,30天内复发率可高达18.5%,一年内复发率约20%。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人应特别注意“坏胆固醇”的侵袭。
研究显示,在没有其他任何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单单“坏胆固醇”水平一项升高,就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冠心病、心梗、中风等严重问题。
让人担心的是,人体内“坏胆固醇”的升高常常没有任何的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直到因病入院时都还蒙在鼓里,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2009年在欧洲心血管病学年会上报告的一项分析结果显示:“坏胆固醇”水平是预测未来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中风的佳预测指标。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高危人群好每3-6个月就检测一次血脂,而具有危险因素的如:男性超过45岁、女性绝经后、抽烟、肥胖、家族史等的人群就应该警惕起来,每半年到1年做一次血脂检测。
坏胆固的致病原理
如果血液循环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过高,它可能慢慢阻塞向心脏和大脑输送血液的动脉血管内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能与其它物质一起形成脂斑。
这种坚硬厚实的沉积物可能使动脉血管变窄,柔韧性降低,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形成血栓并阻塞变窄的动脉血管,可能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研究显示,假若人体的胆固醇水平控制不佳,体内过多的“坏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小米粥样的斑块,这被形象地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这些斑块日积月累,经过几十年的沉积,会使动脉变得更窄,血流减少,其中不稳定的斑块随时会破裂、脱落,造成动脉阻塞,逐渐引发中风、冠心病和心梗。
更可怕的是,从“坏胆固醇”到心脑血管病的全过程进展非常缓慢,患者往往没有症状,一旦发生心梗和中风,却会在几分钟之内夺去人的生命。
一般来讲,胆固醇低有两种原因。一是继发性低胆固醇血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损害如肝炎、肝硬化等情况。另一种就是原发性低胆固醇血症,多由饮食不均衡,长期的素食、偏食,胆固醇摄入过低而造成。
高胆固醇固然对身体不利,但胆固醇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并维持和营养细胞膜,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若血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稳定性减弱,导致细胞膜弹性降低,致使血管壁脆性增加。
另外,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它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激素及雌激素等。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
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往往会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应激能力减弱,免疫力减弱,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或者导致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正常性功能,均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要保持血中胆固醇的正常水平,一定要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胆固醇偏低时,可以多吃些鱼类、动物内脏、鸡蛋等食物。
动物性食物(鱼肉蛋奶等)普遍含有胆固醇,植物性食物则普遍不含胆固醇。以下日常食物含有大量胆固醇,应引起高度注意;
1.猪脑(其他动物脑也类似)
猪脑中含胆固醇极多,堪称冠军,每100克猪脑含有胆固醇2571毫克(羊脑是2004,牛脑是2447)。所幸吃猪脑并不常见。如果吃动物脑的话,以每年不超过一二次为宜。
2.动物内脏
如猪肾、猪肝、猪肺、猪脾、猪肠(牛、羊、鸡、鱼等动物内脏亦同)含有较多胆固醇,大致含量是每100内脏含200~400毫克胆固醇。所以,动物内脏应尽量少吃。如果要吃动物内脏的话,以每月不超过2次为宜。
3.蛋黄鸡蛋
蛋黄鸡蛋(其他蛋类如鸭蛋、鹅蛋、鹌鹑蛋等亦同)中含有大量胆固醇,且主要集中在蛋黄中。一个鸡蛋(以50克计)含胆固醇292.5毫克。所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吃0.5~1个鸡蛋。高血脂患者保险起见,每周不要超过2、3个鸡蛋(黄)。
4.鱿鱼
鱿鱼(或乌贼鱼)每100克鱿鱼(鲜重,水分含量80.4%)含胆固醇268毫克。如果要吃鱿鱼的话,以每周不超过一、二次为宜。
5.贝壳类
如鲜贝、赤贝、牡蛎、扇贝、鲍鱼、蛤蜊、螺类等通常含有较多胆固醇,其含量一般在100~200毫克/100克。这类食物价格较高,或资源有限,消费量不大。
6.其他,奶油、黄油、羊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脂中含有较多胆固醇
而且,这些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还可以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胆固醇。因此,应避免食用动物油脂。
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已如上述。当然,控制胆固醇摄入仅仅是预防血液胆固醇升高以及使升高的胆固醇下降的措施之一,并不是全部。虽然,饮食中胆固醇摄入并不是血液中胆固醇的主要来源,但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仍然是防治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胆固醇的影响
1.肝细胞发生病变时,胆固醇酯减少,且肝细胞受损程度越重,胆固醇酯降低越严重。急性肝坏死患者的血清胆固醇酯含量可减至极低,甚至消失,为预后恶劣的表现。肝炎恢复期患者,胆固醇酯回升。
2.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量升高,主要是游离胆固醇升高而胆固醇酯多正常,如并发肝细胞损害,则胆固醇酯绝对量也降低。
3.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多为正常,严重病人亦可降低,伴有胆汁淤积的病人也可升高。
4.胆固醇/胆固醇酯比值的降低,提示肝细胞退行性变。
结语:看了小编上文的介绍,您是不是已经知道坏胆固醇导致的疾病有哪些了呢?您是不是也已经知道我们该如何控制胆固醇的病变了呢?我想您一定都知道胆固醇高的食物有哪些了吧,小编在这里提醒一下各位,一定要控制好i记得饮食习惯,太多的胆固醇是会危及人的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