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天生的食肉动物
众所周知,动物可分为食肉动物和素食动物。一般来说,食肉动物的性格倾向于凶猛,喜欢吃肉;素食性动物的性情更为温和,喜欢吃植物。很多上班族都认为自己属于肉食性动物,因为肉类中含有更加丰富、高品质的蛋白质,且经烹制后更加美味可口。而蔬菜等植物性食物虽然清香,但缺少那种能带来强烈刺激与诱惑的感觉,让人提不起食欲。相关研究却表明,人是偏向于素食性的动物。
当然也有人说,人是属于杂食性动物。很多上班族都属于无肉不欢型,他们在餐桌上必须要看到肉类食物才会有进餐的食欲。事实上,人是既可以吃素又可以吃肉的物种,所以没有必要强调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食肉还是吃素,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为此,国外有人作了大量的研究,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的祖先都是以素食为主的,他们从不吃肉,只有在极端严重的危机下不得已才吃肉。一直以来,人类都是以吃水果、硬壳果、蔬菜等素食来维生的,直到最后那一次冰河时期,气候陡变,植物大量减少,为了求生,人类才开始吃动物的肉。度过冰河期以后,人类便把吃肉的习惯在无意之中存留下来。从人类的生理构造上来看,人跟肉食动物也是完全不同的,但跟素食和果食动物却非常接近。但凡食肉类动物,都有为食肉而形成的独特的生理构造:肉食动物都有非常简单而粗短的消化系统,能够尽快地消化和排泄所食的肉类。因为肉类腐败得很快,腐败后的食物如果在体内存留时间稍长,会毒害血液系统,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大多数食肉动物晚上阴凉时出去觅食,白天热时睡觉。因此,他们不需要汗腺来冷却身体,也不会通过皮肤出汗,而是通过伸出的舌头出汗来冷却。素食动物则相反。
肉食动物与素食动物差异最大的是牙齿构造。肉食动物除了有锋利的爪子之外,还有尖利的犬牙和强有力的双颚,用来咬死猎物。而素食动物的牙齿则是用来磨碎食物的,如树叶、果子等都要先在嘴里磨碎后再送到胃里消化。食草动物如果改吃肉食,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若每天在兔子的饲料里加入半磅动物脂肪,两个月之后兔子的血管便塞满了脂肪硬块,患上动脉粥样硬化症。然而,我们人类的消化系统与兔子的非常相似。由于人的生理结构根本就不会为了吃肉而设计,经过了数百万年的进化,人类一直靠吃水果、坚果、谷物、蔬菜等素食为生。
再者,我们大多数人都反感亲手宰杀动物,但所有的肉食性动物都有捕杀猎物的天性,我们人类并不像猫嗅到鱼腥、狗见了骨头那样天然就对生腥的肉食充满渴望,反而要加入各种作料,经过烹饪、煮烤、煎炸,使其失去先前的腥味与血肉之后才能下咽。反之,一个香味四溢的苹果或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却能让我们口水直流,即使肚子不饿也想吃,这便是我们的本能。
由此可见,无论是生理构造还是人类本能都表明,我们不是天生的肉食主义者。上班族应走出"无肉不欢”的误区,遵循心灵和生理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