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如何防治软组织慢性损伤
软组织慢性损伤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变性和增生,是由于局部代谢障碍而引起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主要表现:局部酸痛、无力、活动受限、局部发凉等,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处理原则:改善伤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合理安排局部负荷量。
处理方法与急性损伤中、后期处理方法一致,但应特别注意功能锻炼,以维持运动水平。
软组织慢性损伤的预防:
(1)避免肌腱的持续反复集中活动、持久保持某种姿势或寒冷刺激,因这些因素均会使肌肉或肌腱、筋膜、韧带承受过大外力,部分结构微细断裂,年龄增长,骨关节相关的软组织蜕变,即使一般应力也可变为伤力,使骨关节和软组织慢性损伤。
(2)避免积累性损伤,指人体会因受到的一种较轻微的持续性的反复的牵拉、挤压而造成损伤,这种损伤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超过人体的自我恢复代偿能力,就成为一种软组织慢性损伤。
(3)避免隐蔽性损伤,这种损伤大部分不为患者所察觉,比如在一些娱乐性活动中或偶然的较轻微的跌、打、碰、撞所造成的损伤,当时有疼痛感受,但并没在意,过了一段时间后发觉仍有疼痛,患者往往忽略损伤史,而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造成软组织的慢性损伤。
(4)避免疲劳性损伤,指人体的四肢、躯干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如长时间激烈的体育活动,四肢、躯干超负荷工作所造成的损伤,勉强搬抬重物所造成的损伤等,皆属于长期过度疲劳造成软组织慢性损伤。
软组织慢性损伤的治疗:
(1)保持老年人已经获得的良好锻炼状态,缩短重新投入健身锻炼的时间。
促进损伤的痊愈和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和骨骼发生失用性萎缩。
(2)选择如推拿按摩、牵引、跑步器锻炼等被动运动。
(3)物理治疗可应用中小剂量的超短波和红外线进行治疗,增强抗菌能力,并能解除局部肌肉痉挛,起到止痛及消炎作用,能够缓解和消除对神经根组织的刺激和压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