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的不宜

吃饭是天生的本能,婴儿一出生就会吸奶、稍长大点,就可喂他进食,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孩子们就慢慢地学会自己动手吃饭。中国人学会使用筷子,欧美人学会使用刀叉,但是也有一些人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些不利于口腔健康的进食习惯。

(1)咀嚼不充分

进食时"狼吞虎咽”,懒于咀嚼的危害甚大:不利于消化吸收营养,咀嚼的日的是把食物磨碎,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搅匀,得到初步消化,便于身体吸收营养成分。有人做过实验发现,两人同吃一种食品,细嚼的人比粗嚼的人多吸收蛋白13%、脂肪12%、纤维素43%。

丧失应有的生理性刺激,影响牙齿及牙周组织的正常发育。据观察,近代人类口腔健康水平远不如原始人类,究其原因,缺乏充分咀嚼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咀嚼时,还可有效地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再加上富有纤维性的食品不断地摩擦牙齿,还可以发挥牙齿的自洁作用;也可通过咀嚼食物刺激牙周组织,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为了我们的口腔健康,我们提倡适当多吃一些硬度适宜、又较粗糙的食物,细嚼慢咽,既有助于消化,多吸收营养,增强抗病能力,也可慢慢地品尝出佳肴美味,丰富人生的乐趣。

(2)一侧性咀

每次进食只用一侧牙齿咀嚼,另一侧则闲置不用。由于两侧咀嚼的功能性刺激不一样,结果使下颌两侧出现不匀称,不协调。造成一侧性咀嚼的原因,多半是因一侧牙有病,不能咀嚼,也不及时就医,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侧性咀嚼。所以,首先要找出影响咀嚼一侧的牙病所在,彻底治好,然后再慢慢恢复双侧咀嚼的良好习惯。同理,在给婴儿喂奶时,也要注意两侧轮流交替,不要经常偏于·侧,影响婴儿面部发育不均衡。

(3)用大人嚼过的食物喂小孩

有人常喜欢用自己嚼碎的食物给婴儿吃。其用意是帮助小孩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不良习惯。俗话说"病从口人”,有许多疾病就是通过口腔传人的,如传染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每个人的口腔里都隐藏着大量的各种细菌,虽然这些细菌不一定致病,但它可以把病菌通过口腔传给他人,使其患病。如果为了刺缺乏咀嚼功能的婴幼儿补充营养,可以把食物切碎煮烂后,喂给孩子吃就行了;如果对已具有咀嚼功能的幼儿,则更不能替代他的咀嚼,而应主动地培养他锻炼咀嚼功能,以便促进他们牙齿的正常发育,有益于口腔健康。

在进餐时,你采用的是什么顺序?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先吃饭菜,再喝润喉,然后吃些甜点和水果。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符合养生原则、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近年来,一些健康专家通过深入研究,才发现吃喝也有顺序,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吃错了顺序”。

如果进餐日寸先吃饭菜再吃水果,消化较慢的淀粉、蛋白质就会阻塞着消化较快的水果,多种食物搅和在胃里,将使人体正常的消化过程受阻,而水果在体内摄氏三十六七度的高温下很容易腐烂并产生毒素,从而导致人体产生多种疾病。

假若吃进肚里的水果不能被人体快速消化,其危害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放下碗筷就急着吃水果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在进餐半小时后才宜吃水果。

饭后喝汤,会冲淡食物消化所需的胃酸,阻碍人体正常的消化过程。那么,汤究竟该在什么时候喝呢?许多人都知道,在吃西餐时,第一个被端上桌而的便是汤,并且量也不太多,仅仪一小碗而已。其实,这种餐前先喝汤的吃法才符合养生原则。餐前先喝适量的汤,既有暖胃的作用,又能使被饿坏了肚子的人不至于狼吞虎咽吃得太急,以免肚子被一下子胀得太多太满。所以,我们应在饭前喝适量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