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法

补法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气血两补、滋阴壮阳,平补、峻补各法,现分述如下:

补气法用于气虚症。气虚症是指全身或某脏腑的功能衰退所表现的症候,尤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生理功能的不足。久病、重病、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年老体弱,均可导致气的亏耗而产生气虚症。常见的症候有:面色淡自、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疲倦乏力、多汗、劳累后上述诸症加重、舌淡嫩、脉虚无力,或伴有脘腹坠胀、便意频数、久泄久痢、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等症。可选用人参、北芪、灵芝、白术、党参及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党参膏、参芪膏等补气方药治疗。

补血法用于血虚症。血虚是指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因血液供应不足,失其滋养所表现的症候。血虚症的产生,可由失血过多,或为脾胃虚弱生血不足,或为七情过度、暗耗阴血,或由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等原因引起。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靡不振。

补阴法用于阴虚症。阴虚症包括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通常是指肾阴虚。此虚症多由于久病、房劳过度、多产等耗伤肾之阴精:或热病后期,烧灼肾阴;或情志内伤,化火伤阴;或其他脏腑阴虚累及肾阴亦亏所致。表现为形体消瘦、咽干舌燥、头晕耳鸣、视力减退、健忘失眠、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舌红少苔、脉细数。可选用地黄、麦冬、沙参、女贞子及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人参固本丸等补阴方药。

补阳法用于阳虚症。此症包括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肾为先天之本”,一般面色黄、唇甲淡白、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手足发麻、舌淡、脉细无力、妇女月经少而色淡或经闭。临床上可选用当归、阿胶、白芍及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归脾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补血方药,还可吃些牛奶、鸡蛋、鸡肉、瘦肉、动物肝类、红萝卜和含铁多的食品。

气血两补法用于气血两虚症。气和血都是人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师”,"血为气母”,血病及气,气病及血。气血两虚多由久病不愈以致气血两伤;或先有血虚,气随血脱;或先有气虚,无以化生以致血亦不足。多表现为气虚与血虚的共同症候,如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乏力、多汗、形体瘦弱、心悸失眠、唇甲淡白、舌淡嫩、脉细弱等。可选用八珍汤、十全大补丸等方药。

阳虚症主要指肾阳虚,多由于素体阳虚、年高肾虚,或久病、房劳、多产损耗。肾阳所致。表现为面色咣白、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冷痛,舌质淡嫩、苔白,脉沉迟无力,两尺尤甚:或伴有阳痿早泄、虚喘耳鸣、小便清长、夜尿、黎明泄泻、妇女宫寒不孕、白带清稀。可选用鹿茸、巴戟、肉苁蓉及肾气丸、参鹿补膏、人参鹿茸丸、三肾丸和全鹿丸等补阳方药。

峻补法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以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度过濒危状态,特别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血管功能不全。表现为脉沉微细、肢冷、大汗淋漓:或由各种原因的出血不止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呼吸短促、脉微欲绝等。治疗则以人参为首选药。

平补法用于各种慢性虚弱症。根据不同的虚症选择相应的补法,逐渐进行调理,以协调阴阳,补充气血不足,调整脏腑功能,而达到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体质的目的。

人体的健康是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的,因此,在补益体虚时,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不能孤立地看病症,还要看到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特点,看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以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如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的具体情况不同,补虚时亦有所不同。有的人体质阳气偏盛,要慎用温燥之品:有的人体质偏于阴虚,要慎用寒凉补品;婴幼儿为"稚阳之体”,阳热为多,要慎用温补药品;妇女产后多为气血亏损,年高者多为肾虚、气血亏损,所有这些不同情况、不同类型的人,在治疗上均要相应选择适当的补品。又如四时气候的变化以及生活饮食习惯的不同,使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也不尽相同,因而虽是同一虚症,也因春暖、夏热、秋燥、冬寒、北方、南方等季节不同和地区差异,所选择的补品、补药亦有所差别。

补益是补其不足,扶正祛邪,增进身体健康。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并不需要额外地增加补品;需要补养的体虚者,也不一定只有吃营养补品、膏粱厚味才能补益体虚。人体的健康是靠多种营养成分来维持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吃的各种食物,不论是主粮、杂粮、蔬菜水果等都含有身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素,只有在大病、久病、产后,或消化不良,或不良的饮食习惯,或某种疾病等原因,使身体不能全面地吸收营养,以致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形成虚症,这时才需要服用一些相应的补品。在补虚时还要注意防止"闭门留寇”,警惕"虚不受补”的现象。"寇”即病邪,对于病邪还没有完全清除的病人,补养之品不宜过早应用,以免"闭门留寇”;必须用时,也应与祛邪药配合,以扶正祛邪。所谓"虚不受补”是说虚弱病人服用补药或补品后,出现口干、唇焦、烦躁、夜不能寐等虚火上炎,以及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体虚病人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太差,抵抗力低,而许多补品比较腻滞,不易吸收,服用过多反而加重消化不良;另一方面,阴虚患者由于身体消耗,体液不足,神经系统功能不平衡,多表现交感神经兴奋,而许多补养品(特别是补气和补阳之品),能兴奋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使原有的虚火症状加重。所以,对于上述病人,如脾胃虚弱者,应首先实脾和中,扶助胃气,以提高消化吸收功能,然后再予补药调理;阴虚者不能盲目地用温热补品,而应以滋阴液为主,这样才能收到补而有益的效果。

运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食物以补养身体,是扶正祛邪、增强身体健康、提高防病抗病机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益寿延年,不能只迷信于补益,而要克服"见药不见人”的错误观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要懂得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增强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饮食定时定量,起居有常,劳逸房室有度;要注意精神调养,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情志变动;同时还要锻练身体。"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延年益寿的第一要素,在我国一些经典著作中也早已有记载,如"发宜常梳,面宜常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常舔腭,齿宜常叩,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大小便禁口勿言”等。这些都说明了运动是生命的基础,运动可以促使身体气血流畅,关节疏利,气机顺调。现代医学认为,运动可提高人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灵活性和均衡性,还能使神经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得到充分的氧气,从而使头脑保持清醒,精力旺盛。经常运动还可大大提高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推迟骨质疏松的时间,增强肺活量,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胃液分泌,加快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和吸收能力等。因此,不论是健康人还是体虚者,都要加强身体锻练,在运动中求长寿。补药、补品虽对体虚有补益作用,但并非万能之品、长寿之宝。

希望广大读者能正确认识补身与体虚的关系,正确运用补身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练,注意饮食起居和精神调养,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