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30湖北卫视生活帮:止汗剂的危害
有很多人特别容易出汗,有的人是天生就比较多汗,在天气热的时候,容易出汗的人就很容易有一股难闻的汗味,所以人们为了避免尴尬,会使用一些止汗剂来帮助止汗。但是止汗剂也是有危害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止汗剂有怎样的危害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止汗剂危害
止汗剂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尽量少用比较好。
止汗剂只能止住显性出汗
在医学上,止汗剂多用于狐臭和多汗症患者。以狐臭为例,腋窝处大汗腺密集发达,某些人的汗腺与分泌功能异常,就会产生狐臭味。对付这种具遗传性,女性更易发的“毛病”,使用止汗剂便具有一定效果。
生活中,很多人需要止汗产品 ,往往是因为夏天腋窝出汗的感觉很不爽,而那些经常化妆的女性,烦就是精心化出的妆被汗液毁成大花脸。这种止汗方式,则是人为干扰汗腺的功能。
我们用的止汗剂只能止住一些显现出来的汗液。而身体里还有一些汗液是通过别的方式蒸发了。
止汗剂种类繁多,但基本原理是用药剂堵塞汗腺导管、萎缩汗腺细胞,大限度地减少关键部位的汗液排出。一种有效的止汗剂,至少要减少腋窝 排汗量达20%,并且能减少细菌滋生。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湖北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为了满足人们不同消费喜好,止汗剂被设计成各种配方包装,如喷雾剂、膏霜、走珠、液体、奶液和棒状物等。不同包装的止汗剂效果变化范围颇大,如喷雾剂为20%-33%,走珠为14%-70%。
皮肤内的汗腺,犹如运转良好的天然空调,通过排出汗液的方式为人体散热。那么,使用止汗剂会不会让人中暑呢?一般的,由于人体的适应代偿能力,局部涂抹不会导致中暑,而全身性大范围涂抹,有此种可能。
我们都知道如果是遇到寒冷,人体可以承受很大程度的耐冷状态,但是如果是在一个特别高温的环境下,人的耐热机制是没有那么强的。
确凿无疑的现象是,有止汗剂使用者出现局部皮肤过敏、炎症等现象。要知道,这世界没有完美的物件,止汗剂也不例外。
以常用的止汗剂量为例,它们多含6%-20%氯化铝无水乙醇溶液、5%明矾、5%鞣酸、5%-10%甲醛溶液、10%乌洛托品溶液和5%乌洛托品凝胶棒,人们所闻到的各种香氛则靠各种香精和添加剂。
由于人体皮肤及体质敏感性的不同,上述化学物质中,乙醇、甲醛、鞣酸、香精等,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性疾病,出现鼻炎、皮肤红斑等不适症状。
这意味着,当你购买一款止汗剂时,好先体验下试用装,看过敏与否;而明确对上述物质过敏的,还是不用为上策。
止汗剂会致乳腺癌
用化学的原因避免流汗,会阻止毒素从腋窝排出,但是这些毒素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会因为无法排汗而储存在腋下的淋巴结,而几乎所有的乳癌都是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那正是淋巴结所在的地方。
这是一则报道止汗剂与乳腺癌关系的节选。看似高深的解释,背后的理论基础十分薄弱。事实上,全球尚无使用止汗剂后引起乳腺癌发病率增高的报道。
淋巴结是淋巴回流的必经之路,前者帮助身体清除细菌、病毒等物质,后者是流动在淋巴管里的液体,含有多种血浆蛋白。淋巴结并不通过发汗的方式,来排出这些物质。因此止汗剂的使用,并不会干扰淋巴结的功能。
医学上,乳腺癌转移后,才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将两者颠倒过来,却不会成立。这表示,毒素储存的腋下淋巴结,并不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更何况,所谓的“毒素”是什么,语焉不详;医学期刊上也没有毒素引起乳腺癌的报道。
为了厘清止汗剂与乳腺癌的关系,去年8月11日美国癌症协会(ACS)还专门发表过声明:使用止汗剂导致乳腺癌风险增加这一观点,现有医学文献尚不支持。为此,美国西雅图大学的米里克(Mirick DK)做过详细研究。在2002年发表在《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的论文里,他调查813名乳腺癌妇女,并与793名正常女性对比后发现,乳腺癌的发生与止汗剂或除臭剂使用、腋下脱毛毫无关系。
止汗剂中的化学物质,是否会通过毛囊被人体吸收,引起癌症呢?ACS表示,对腋下皮肤感染的人来说,止汗剂确有可能产生轻微刺激,但这不会成为导致乳腺癌的主要致癌物。要知道,这些物质能否到达乳腺细胞,还是个问题。
即便如此,还得警醒一句。止汗剂制造商,美国FDA、CDC、NIH都说不要那么恐惧止汗剂,对于能否明确排除止汗剂引起癌症这种说法,却从未明确表态过。既然止汗剂并非生活必需品,若非避免腋下汗嗒嗒的尴尬或应急之需,还是尽量少用或不用。
不管怎样,出汗这种功能,可是相当高等的哺乳动物才特有的防热“必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