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呼吸方法 太极的“气”与呼吸关系

  太极拳是我国独有的武术,是中国非物质遗产,太极拳重视内外双修,我们今天研究一下太极的“气”与呼吸关系。太极拳教学有详细的讲解,常练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下面随着太极拳的呼吸方法了解一下吧!

  太极的“气”与呼吸有什么关系

  在人们惯性思维中,认为气和呼吸是一个概念,但是太极拳不这么认为,太极拳将气与呼吸紧密结合。

  对于气,我们知道,它又分阴阳属性。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灵根,人也不例外。在阴阳二气中,阳为阴的灵根,阴阳处一个统一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阴阳平衡这是养生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中,阳为主导,为本源,为根本。太极拳习练中,是通过外摄之气,来保证行拳中对氧的需求。如何才能获得习练中的大“有氧化”?这就关系到是何种呼吸的方式。我们说太极拳习练中,首先是变日常胸腔呼吸而为腹式呼吸。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开始直立行走,并逐渐形成了胸腔呼吸为主的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使肺部呼吸功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胸式呼吸,主要是全肺上五分之一部分参与呼吸运动与换气,而约占全肺的五分之四中下部肺组织,长期得不到充分利用,极大地限制了人体氧气的吸入量,不能充分满足大脑等重要器官对氧的需求,因而影响了应享有的寿命(当然要除去心理、饮食、营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通过有意识地加大腹肌运动,激发腹部经络,在太极拳腹式呼吸又称丹田呼吸的鼓荡作用下,使人体下肢上行经由小腹的九条经脉(它们分别是两侧对称的肾经、胃经、脾经、肝经和*的任脉)。

  随腹肌的起伏而受到激发活化,这种激发活化有力地加强了气血的运行,加之太极拳上、中、下盘的运动,特别重视和强调下盘(腰以下丹田至下肢)的运动,而下盘中的双脚又有人体第二心脏的比喻,故通过加强下盘及双腿的运动,不但加快血液循环和气血的运行,使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都得到加强,同时更增加了深、长、细、匀呼吸的深度,加大肺的通气量,并大限度地增加了氧气的供应,使习拳者在富氧状态下肌体更加充满了活九促使体内二氧化碳加快了排除,使人体各个系统处于更加稳定平衡的状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太极拳下盘运动中,氧的消耗和需求较大,而正是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摄氧量提高,才能保证太极拳运动的需求。

  从另一角度讲,下盘双腿的运动中,必然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引起上肢、躯干和全身的运动,又由于腿部肌肉的发达,两腿运动时,肌肉的收缩更有利于将远端下肢的血液向组织灌注,这就加快了血液循环和体内新陈代谢,并促使体内有害、有毒的代谢物,随太极拳运动中深层沁出的汗水和呼出之气而得到快速清扫,从而使脏腑的功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这种平衡,可使身体长期处于健康的状态。

  气在太极养生中的重要性

  五脏通常是指心、肝、脾、肺、骨,脏通五藏,五藏具有藏的特点,藏精、藏气、藏血、藏神,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与各腑其他组织器官相联系,从而形成有机的整体。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腑,在《黄帝内经》中写作“府”,有府库的意思。六腑的基本机能是受纳、消化食物,并分别清浊,传送糟粕。

  我们说太极拳养生,宽泛来讲,是指人的精气神,但,这里尤以“养气”为主。太极拳对人体“气”的滋养,主要是对外气,天地浩然之正气的调摄和内气(先天之气)的调养。以后天浩然之正气和水谷精微之地气,对先天之元气的返哺与充实。

  很多人质疑,气是什么?气虽然无形,但是讲求一个质量,就是一种维持我们身体正常运行的能量。

  这种能量,使太极拳与天地能量谐波共振,通过共振可增加骨骼的密度与强度。

  我们称是“气敛入骨,洗髓生精”。《杨氏太极拳老谱》附录《太极力气解》曰:“气走于膜络、筋脉,力出于血肉骨皮。故有力者皆壮于皮骨形也;有气者,内壮于筋脉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