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运动节节贯串的掌握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修炼太极拳的好处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太极拳的特点在于节节贯穿,在太极拳运动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下面随着太极拳教程练习一下吧!

  太极拳运动中节节贯串的掌握

  太极拳运动要求节节贯穿,一动全动,但是动作幅度大小不一,人的日常动作对关节的影响也不一样。

  全身九个大关节中,转动大而且多的是腕关节。转动小且少的是脊柱。

  太极拳节节贯串的要求却与此相反,要求腕关节要动的少些,而脊柱却要求放长并动得大些,亦即一直一弯的动度要做得大些。腕关节的动度减小了,就使人不得不扩大身法来帮助达到节节贯串的要求,不得不以腰脊作主宰,否则就无法婉转自如地转过来。

  练太极拳要求以腰带动四肢,然后节节贯穿到身体每个部位,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有氧运动。

  如果腕关节的动度不减小,则手腕一转,一个动作可以与腰脊无关地轻易转过去,一滑而过的动作腰当然就动得小了。所以太极拳名家们常常说:“功夫要练在身上,不要练在手上”。

  在运劲时,必须由腰脊作发动机,以腰机为中心,这样才可以练好节节贯串的功夫。而为了做到主宰于腰脊,不顾此失彼和不分散思想,则只有在动分静合中发动动作,才可以自然地把劲运到腰脊上去。

  所以练拳架时,务须养成这种动作的习惯,这样才可使动作时不分散心思,不但可以做到腰脊带头,而且还可以做到动中得静。“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就是来说明离心力的“动分”和向心力的“静合”的。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修炼太极拳贵在坚持,切不可急于求成,初学太极拳会感觉到手麻等现象,随着练习的加深,症状也会渐渐消退。

  虽然由于离心力使两膊同时螺旋地分开,但因为两臂相系,在开中还寓有合的内劲,这是属于全身的开中寓合。其次,由于不是直开直收,使手臂也就具有螺旋式的开,这是肘合腕开和腕合肘开的开中寓合和合中寓开。

  前者是全身的开合相寓,后者是手臂的开合相寓,这种全身与手臂的开中寓合和合中寓开,乃是“太极”图(阴阳)的具体表现。

  练成这种功夫,才能纵横前后,左右逢源,触之则旋转自如,变化无穷,为内外俱练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是解除技击上“顶偏丢抗”四种毛病的基础。

  陈家沟太极拳有两路,第一路以练习柔和和运劲为主,在运动过程中同时产生了化劲,先化后发,这是运动发展的规律,而现代以保健为目的的简化太极拳几乎全是运动,对于发劲大都删去不用。

  但陈家沟太极拳是运发并用的拳,因此才构成了八门五步(八门是指八种劲别,即棚、捋、挤、按、采、列、肘、靠;五步是指五种步法,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所谓发劲是指在沉肩坠肘之下将各种曲蓄有余的内劲引导著由脊背传递到手臂上再发出去的意思。

  所以拳谱中规定:“劲由脊发”,即由脊脱扣而出,只有这种发劲才是中正劲,这一点在陈家沟太极拳二路里的体现为明显,它是由全身汇合了各个关节以腰为轴而发出的。

  所以节节贯串的原则不论是运劲、发劲和放劲,均须贯彻,因为节节贯串的运动正是节节贯串的发劲的基础,年老体弱者可将发劲改为放劲,以降低发劲的刚度来适合锻炼的要求。

  如何去松两胯

  我看大家在这个问提上都很迷茫,因为各种书中也没有定义。下面就以我多年练拳体会给大家浅谈一下,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海涵。

  我的体会是要想松开两胯,先要把四五腰椎松开,这个所谓腰椎松开就是有松开之意。也就是说以四五腰椎为界线,要有两头抻的劲,往上就是轻灵之劲,往下就是松沉之劲,有了这种劲了就是腰也自然松开了,两胯也就松开了。

  在松的同时胯的前面还要有折叠感,如功夫高的折叠感就小,功夫差的就明显。大家可以按照我所说的试一试,一试你就有所体会了。松胯的目地,我看就是为了内气往下一直通过你的两个涌泉。

  如果不通那就是个支架了,就没有内在的东西了,特别是在太极推手中那就更不能应用了,所以我说松开两胯是很关健的。

  两胯和腰的活动是很频繁的,不管你是练拳,还是推手,左右转换,前进后退等等,都在两胯只要两胯松开了你的内气也就自然沉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