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的外形与内在矛盾

  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我们今天要解决太极拳的外形与内在矛盾。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是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练习太极拳要做内外双修,太极拳的特点刚柔相济,下面随着太极拳教学练习一下吧!

  太极拳的外形与内在矛盾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协调统一的运动,但是现代人练拳往往忽视了内在的修炼,只重视外在的美观。

  太极拳的外形与内在是既存在着形如其内,同时又是存在着许多形内相反,还存在许多形形相反的。比如对于弓步状态,许多人都认为前弓脚承担较多的体重因此为实,后蹬脚承担较少的体重因此为虚,太极拳这种情况是确实存在的。

  但是,太极拳弓步绝大部分时间却是后蹬脚承担较多的体重因此为实,前弓脚承担较少的体重因此为虚的。还有虚步变为弓步躯干虽然往前移动,然而躯干往前移动过程的始终却必须是始终往后撑的。

  练习太极拳要做大气沉丹田,用丹田的力量推动外形,同时要内外兼修。

  不仅躯干前移必有后撑,而且躯干后移必有前撑、躯干左移必有右撑、躯干右移必有左撑,这些都是内外相反的。还有虽然太极拳存在躯干往右转动手臂被往右带动这种如同货郎鼓转动带动绳珠的情况,但许多情况下,却是躯干往右转动手臂被往左带动、躯干往左转动手臂被往右带动这样形形相反的情况。

  还有手臂与躯干,虽然太极拳有手臂与躯干同向移动的情况,但很多情况下却是手臂前移躯干后撑的等等等等。这种反应古代拳谱表述为“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等,其中有许多是违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与正向思维使得许多人难以理解的。

  学习太极拳就必须改变人的这种本能与冲破这种正向思维,不然的话,要学会太极拳也是不可能的。

  练习太极拳要掌握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常练太极拳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如何做到以内推外

  一、学

  首先当然要投明理之师懂拳理、肯教、真教、肯喂劲,不怕“教了学生打老师”。这就避免了以错传错,误人光阴。古人言:“教拳不讲等于种田不耙。”要讲清每一招数,避免以错传错。使学生走捷径,不走或少走弯路。学生则要虚心勤学苦练,有一种我要学要练而不是要我学的嘲觉思想,肯动脑筋钻研,势势认真潮不马虎,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二、练

  学后马上认真复习,照老师讲的去练。杨澄甫宗师要求每天自一习七八次。当然,现在大家多数要工作学习,很难像过去那样整天练,但早晚练它两三遍,工作学习之暇可抓紧练一些单式。其实工间、排队、洗菜、看电视、散步等都可有意识地疆一些单式。这是很重要的练习法之一。只要真正意识到练拳的重要性时间就有了。

  正所谓熟能生巧,想要练好太极拳必须付出相应的时间和努力。

  练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无形的意念练拳,达到拳不离手境界。做任何一件事都有从不会到会、从生到熟、从初级到高级、从表面粗浅认识到深处的实质追求的过程,这是人类的进取性.从而使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前进。当然进取要付出大量辛勤劳动和代价。太极拳是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同样要花时问和精力。要有信心、决心和恒心,无论盛夏还是寒冬都应刻苦习练,从而健身祛病、享受美好人生。

  三、拆

  已学会一套拳架子,为何还要不断拆架子?我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文和武两大体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即文中有武,武中有文。

  如今我们的太极拳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功夫的优秀拳种之一,它含有中国文武两大传统文化,不仅武术技击要求极高,而且练起来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亦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即阴阳,阴阳为太极.故太极亦是文武之拳。因此它是高深艺术,不可能一下或短期就入门.练到一定程度就会感到难以深入.这时就要老帅给你拆架子,目的是不断掌握太极拳中的技击要求,或把已掌握的东西变得更自如。每拆一次架子你就会感到有新味道。

  学习之中,要注意思考,通过自己的感悟来增加自己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