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这处发黑暗示湿气入体

  生活中,身体总会不间断地出些小毛病。保持乐观心态,多强身健体自然不会有大碍!今日小编就跟大家讨论一般人很少聊到的话题,湿气重的症状。没有受过其伤害的人来说,相信是不太了解的。再说说冬季养生的话题,防止湿气入体在冬季也要多多注意啊!

  气温骤降,湿气依然横行,现在去医院门诊转一转,你会发现很多人的病都跟“湿气”有关。为什么?

  中医把“风、寒、暑、燥、火”称为六邪,其中湿邪易渗透,发生较轻,即“湿”,会出现舌苔厚腻、泛黄,脸上易起痤疮;加重后转为“湿热”,会出现恶心、食欲差、胸闷、大便不成形,身沉乏力,关节疼痛加重等。第三种较重,为“湿毒”,会出现痤疮、咽喉肿痛、体型肥胖、轻度发热症状。中国人本应以五谷为食,现在以肉食、油腻食物为主,伤害的是脾胃,损伤阳气,造成水湿运化不畅,引起湿病。

  很多人喜欢吹空调,体内湿气聚集越来越多,湿气不除,天冷后还有可能转成风湿、寒湿等顽症,湿寒结合身体还可能会愈发浮肿,黑眼圈加重,趁天气转冷前,需将暑湿除掉。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去湿气邪毒,刻不容缓!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呢?

  1.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2.睡觉流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

  3.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4.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

  5.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

  6.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

  7.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冲掉);

  8.感到累,寡言懒语,没劲儿;

  9.眼袋下垂,水肿肥胖,减肥后反弹;

  10.阴部潮湿(瘙痒异味)菌类腐败;

  11.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12.耳内湿(耳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

  如有以上1~2种症状,那你就必须要祛湿邪排湿毒了。中医认为,“湿”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

  体内湿气大 学会五个养生妙招排出它

  适当饮水

  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喝水,每天至少保证1500毫升,也就是3个矿泉水瓶的量。

  多动排汗

  要想去湿气,还要动起来。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的方法。体弱、有慢性病的人,要量力而行。

  保持室内干燥

  家里如果太潮湿,可以买来吸潮袋、吸潮盒甚至除湿机,也可打开空调的除湿功能,保持室内干燥。

  慢性病人防湿热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不要忘记监测各项疾病指标,坚持服药;同时注意不要长时间、长距离的旅游,以免身体在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下承受更大的消耗,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饮食清淡

  多吃清淡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特别是远离烧烤食物;少吃甜食;少饮酒;补充蛋白质和少量的瘦肉;多吃些有去除湿气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