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 完整版教学
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流派中一个比较大的拳路,有很多传统的和新编的太极拳套路,进给大家推荐的陈氏太极拳教学是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教学,要想学好太极,先从基本的学习。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流派,原为陈家沟拳术,集长拳、炮拳及红拳之术,有关陈氏太极拳的起源说法不一,而陈氏则坚持“陈氏太极拳”是当今各家太极拳的始祖。
根据武术史家唐豪考证,陈家沟拳术是源自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约1600年-1680年),此后世代相传,有传子不传女之说。故而,外人不得窥其貌,更难知其髓。一直到陈长兴(1771-1853)传拳与河北广平府(今邯郸永年)杨露禅(1799年-1872年)后,“陈家沟拳术”才被世人所见。唐豪进一步推断,“陈家沟拳术”渐次衍变为当今之“陈氏太极拳”。但据杨氏、吴氏等其他太极名门的历史传承记载,陈长兴的太极拳实乃蒋发所传。
陈式太极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陈式太极拳太极拳分两种,一种是老架,另一种是新架,老架是由陈王廷所创作的,他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老架一共有七个套路,其中第一路和第二路在现在比较流行;后来经他的五传陈有本去掉了一些稍有难度的动作,创作出了新的陈式太极拳,成为新架,两种拳路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老架的拳圈要比新架的拳圈大一点,但是后他的弟子陈青萍又将新架进行改造,形成了另一套拳路——赵堡架。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中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陈式太极拳由来
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陈卜六世同堂,有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分别为陈刚、陈琳、陈景元、陈堂、陈宗礼等人,等到的七世的时候陈思齐、陈思孔、陈思怀三个人就开始分家自立门户了,陈思齐将其传给了八世陈守身和九世陈我读、陈我讲、陈我诵、陈我漠四人,后来陈我讲又将其传给十世陈汝信。
陈王廷(约1509年)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庠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菲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化,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李际遇被清*镇村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新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