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4个部位要“春捂”

  现在已经过了立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送走了寒冷的冬季,在接下来的春天要怎么好好度过呢?在中医的领域里面,在接下来的春季是要做到春捂的,那您知道哪些部位要“春捂”吗?您知道春捂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吗?今天三九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有关春捂需要把握哪些指数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看看啊。

  哪些部位要“春捂”

  虽然已过惊蛰节气,但是寒意仍然很浓,老话说“春捂秋冻”,在早春时节有些部位需要“捂”一“捂”。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些关于立春养生的相关知识。

  手腕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

  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腰眼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

  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小腿有些人在寒冷天气中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中医分析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就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

  另外还建议在中脘穴,即肚脐和胸骨下剑突连线的中点处热敷或艾灸,有助胃肠保暖。

  此外,鉴于春季风气主令,气候变化较大,人体自身调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有限,故在着装上就有更多的讲究。

  一般而言,春季对人体的穿着有三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宽松舒展,以顺应阳气升发之势;二是柔软保暖,以防阴寒之邪侵袭;三是衣服增减有序,不违阴阳寒热变幻之规律。

  春捂益处

  第一,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

  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女性不宜过早换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

  2 、小儿“春捂”要把握时机,家长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也可多关注天气预报,若有冷空气到来,提前1到2天,就要给孩子增添衣物。

  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若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则可以不捂了。气温回升后不能立即减衣,好再捂7天左右,免疫力弱的小宝宝,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体适应。一般来说,宝宝只用比大人多穿半件衣服,切不可差得很悬殊。

  春捂的注意事项

  1.衣服要递减

  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脱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脱,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

  2.春捂应“下厚上薄”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国古代养生家提出了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主张,《老老恒言》也有“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之说,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

  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相吻合。所以,春天还是以遵循“下厚上薄”为好。

  3.“春捂”要有度

  “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也就是说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由于春风比冬风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宽松的款式,既挡风,又透气。

  但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就要脱掉棉衣,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对健康不利。

  特别是对婴幼儿来说,过度春捂容易使婴幼儿出现“过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腹泻、吐奶,严重者可能发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这是由于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产热量高,如果“捂”过了头,就易诱发中暑。

  4.春捂要看当地气象指数

  春季何时该捂,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说,春季早晚气温较低,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便可适当减衣。

  只有当白昼气温达到20℃以上,且比较稳定,这时,肌体经过数周的调节,已经逐步适应了节气的变化,即便穿得单薄些也不至于患病。

  结语:看了小编上文的详细的讲解之后,您是不是已经知道哪些部位要“春捂”了呢?您是不是也已经知道 春捂的注意事项了呢?那今天小编希望您可以把今天学到的有关春捂需要把握哪些指数的知识分享给您身边的小伙伴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