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虾仁的技术要领
熘炒虾仁成菜要求洁白莹亮,又鲜嫩脆爽,这是一道厨艺考究的功夫菜。
虾分两种,~种是内陆湖泊的淡水虾,一种是海中的咸水虾(尤以对虾肉制虾仁为宜)。无论何种虾在烹调前均需剥壳浸漂处理。虾子剥去壳取出虾仁,若是对虾还需刀工处理,切成0.8—1厘米大小的丁颗,然后加入少许碾细的白矾末,在碗盆内用竹筷拌搅,当搅至虾仁呈粘稠状,放入清水中浸漂。其目的是通过浸漂清除虾仁表面的粘稠物,使虾仁成菜后洁白莹亮色气好。当虾仁浸漂至发白时要迅速捞起,浸漂过久会使虾仁失去它自身的鲜味及脆嫩的口感。
将虾仁捞出后,应用干纱布吸去或轻轻挤去虾仁中的部分水分,然后以少许精盐(即行业说的毛毛盐)码味。加入了强电解质的食盐后,使虾肉中蛋白质增强了水化能力,具有相当的持水性,避免了细胞中水分大量外溢。虾仁是用蛋清豆粉上浆,因蛋清豆粉含水量少,具较好的吸湿性能及较强的粘附力,能使芡粉牢牢地粘裹在虾仁上,在入锅熘炒时不至脱落。值得注意的是虾仁浸漂后,一定要吸(挤)去其中部分水分,因为湿虾仁上浆后,滑油受热易吐水脱芡;且虾仁含水过多,仅细嫩而不脆爽,故饮食行业有"干虾仁,湿鱼片”经验之说。
火候油温的掌握得当,是保证虾仁成菜脆爽鲜嫩的关键之
一。烹制时,油温一般控制在90一100℃之间。用这样的油温入锅滑炒,虾仁受热均匀易散,不成坨,达到外熟里嫩色泽洁白的要求。如果油温过高,虾仁入油锅后迅速凝固,淀粉骤然受热糊化,产生滑不散的坨块,影响了热力向原料内部的渗透,出现外熟内生的现象,即使经过技术处理,将其结坨的虾仁解散,也会因虾仁失水过多而导致质老绵色不白的弊端。若油温过低,虾仁入锅后既容易脱芡,又会延长在锅内的烹炒时间,同样会发生质地老绵的现象,从而影响虾仁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