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的意义及作用

一道菜式,经过原料选购、初步加工及切配(刀工及配菜)的程序后,进一步便是正式的烹调。烹是加热,调是调味。烹调是运用巧妙的切工,将分配好的原料,经过加热与调味,做成一道勾人食欲的美味佳肴。

烹的目的,是将生的原料加热,使其变成熟的东西。其作用有下列数项:

(1)杀菌消毒:一般而言,生的食物,不论如何新鲜,都可能带有病菌和各种寄生虫,若不予杀死,吃的人就容易生病。这些病菌及寄生虫在80℃左右的温度中,大部分会死亡,烹处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杀菌消毒。要注意的是鱼和肉是不良的传热体,大块的鱼或肉,就算经过长时间加热,也只有外表的细菌会被杀死,而内部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食物渗出的细菌及寄生虫仍然存活着。因此,必须延长加热时间,将肉切成适当大小,予以搅拌均匀,这样才能达到迅速消灭细菌、寄生虫的效果。

(2)分解营养成分,帮助人体消化:一般而言,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指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等。这些成分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营养。但这些成分全是以复杂的化合物状态存在于食物中,不会自动分解。经高温烹制后,食物会发生复杂的变化,其成分会分解。

(3)引出食物中的香气:生肉没有香味,但入锅加水煮后,虽不加任何调味料,只要煮到一定程度,肉的香味就会四溢,引起人的食欲。其他食物如蔬菜、谷物,也都在煮后会溢出香味,为什么呢?原来,许多事物都含有各种芳香成分。这些成分经受热汽化,就放出香味。

(4)混合各种原料的单一味道,做成复合的美味:一道菜式,要使用好几种原料,而各种原料均有其独特的味道。烹制以前,各种味道独立存在,不会与其他味道融合,但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因物质中的分子经常在运动,温度提高后,运动更激烈,在这种运动中,一种原料中的分子,会进入他种原料组织中,形成了复合的美味。

(5)达到佳肴的色、香、昧、形统一:食物经加热,除引出物料的香气及复合的味道外,亦能使菜肴的色彩和形状发生变化,例如,加热时的火候如果掌握适当,会使炸的东西变成金黄色;炒的青菜变成碧绿色;虾用强火炒后,会变成鲜红色;鱼肉炒后会变成雪白色。同时,经花刀(装饰刀工)处理后的原料,加热后,亦可做成各式各样的形态,例如麦穗形、兰花形等。

调的目的是加入调味品,将各种原料适当拌和,以除去原来的怪味、恶味、腥味、邪味、增加美味,其作用如下:

(1)除去腥味,分解膻味:牛肉、羊肉和海产品等原料,往往有很大的膻味、腥味。这些膻味腥昧,往往不合口味,有必要予以剔除。当然加热可以除去一部分,但却不能全部除去,因此,有必要掺和某种调味品或混合一些原料,以达到美味的目的。调味品中的葱、姜、蒜、绍兴酒、醋、盐、白糖、香料等都有除去腥味和膻味的作用。

以绍兴酒为例,绍兴酒的酒精成分很少,香味很醇,脂肪酸和氨基酸很多,所以烹调时加入适量的绍兴酒会溶解肉、内脏及鱼肉表面黏液所含的氮、氨基酚化学物质,使其全部汽化,即可除去腥味。

(2)增加原料的味道:有些原料味道非常单薄,甚至有的完全没有味道,若不加入其他味道,很难引起我们的食欲。所以为了增加这些原料的味道要加入调味品,或配合其他浓味的原料烹调。例如,豆腐、粉皮、凉粉等是味道非常淡的东西,但适当地加入葱、姜、糖、汁、酱油等调味品,或与鱼、肉等味浓的东西一起烹调,会使本来平淡的味道变得鲜美。

(3)决定菜肴的最后味道:做菜时,要做成何种味道,决定于调味品。例如,做排骨时,加糖和醋,即成甜酸味道的"糖醋排骨”;加盐和花椒,即成芳香的"椒盐排骨”。

以鸡肉来说,如使用桂皮、茴香为调味料则成"咖喱鸡”。此外,使用牛乳可成"雪衣鸡”;或以陈皮为主要调料品,则成"陈皮鸡”;总之调味料选用的不同,会决定菜肴最后的味道。

(4)使菜肴的色彩鲜明:烹调时所加的调味品,除了对味道有决定性的作用之外,也会增加色彩的鲜明,呈现色泽的调和及美观。例如,红腐乳汁和番茄汁会使菜式变成玫瑰色;红糟会使菜式变红色;咖喱粉会使菜色变成淡黄色;蚝油会增加菜式的光泽。这些调味品全都有助于增加菜肴的色彩。

烹和调,虽然各具独立的概念,但两者是一体的两面,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经由"调”,进行原料与调味品的适当配合;经由"烹”,使原料与调味品起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所以,要正确把握烹与调的技术方能保证菜肴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