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母水果竟然是这样区分的
你们了解水果分公母吗?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但具体情况就不得而知了。水果分公母,民间确实有这样的说法,而且很多人都不了解的是水果公母相比哪种味道棒,也是很有讲究的。想知道水果的营养价值以及哪种水果营养价值高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水果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食物之一,营养丰富,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下面就来说说水果公母的事情。
民间流传挑水果的小窍门“水果分公母,母的比公的好吃”,并号称水果底部的“肚脐”凹进去的是母的,凸出来的是公的。
这一民间鉴别方法涵盖了苹果、梨、橘子、橙子、西瓜等常见水果。那么,水果真的分公母吗?
食品专家表示,民间流传的“水果分公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只是人们习惯性的这个认为,但不得不承认,这却是个不错的挑水果方法。
民间流传的分辨水果公母的方法都是依据一两种简单的表面形态特征差异,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差异与果实的味道相关。
位于果实顶部的“脐”是怎么形成的呢?专家介绍,“脐”只是脱落的花在果实上留下的永久疤痕。
这些疤痕主要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维管束的残迹,因为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通常比果实的其他部分慢,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脐”。
因为不同果实这一部分的果皮发育速度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同一品种的橘子或西瓜中能看到不同大小、由点状到环状的脐部。
专家表示,水果的甜度取决于它的土壤、肥料、光照、树龄等因素,也可以简单地根据外观将其分为“公母”。
如果你对上面介绍的水果公母还不是很明白的话,没关系,还可从下面的叙述中再进行详细了解。
坊间流传着挑水果的小窍门——“水果分公母,品质有差别”。这一系列方法涵盖了苹果、梨、橘子、橙子、西瓜等常见水果,号称居家旅行秒杀优质水果的秘诀。
水果是可食用的新鲜果实的通称,而果实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果实由内含胚珠的子房(有时还有花瓣、花萼和花托等器官)发育而成,结构通常可以分为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水果的食用部分主要是果皮,也就是俗称果肉的部分。此外有些水果不是单独的果实,而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它们的“果肉”来自花序轴(如无花果)或者花被片(如桑葚和菠萝蜜)。
这些可食部分与有性生殖过程无关,完全是由结果植株(即所谓母本)的组织和器官发育而来的。
也就是说,水果的性别取决于结果植株的性别。而植物的性别并不能简单地以雌雄划分。
用于描述植物个体性别和种群性系统的术语就有好几十个,像“雄全异株伴随二重雌雄异熟”这样的奇葩表达也屡见不鲜。
纷繁的植物性系统,让“水果是否分公母”这个问题显得既复杂又极其简单。
尽管植物的性别系统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但用于有性生殖的配子体只有雌雄两种,即胚珠和花粉。
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植物个体分成三大类:只产生花粉的,可称为公;只产生胚珠的,可称为母;既产生花粉又产生胚珠的,比如雌雄同株这种常见的植物性别,只好算个二尾子啦。
水果分性别只是极特殊的现象。绝大多数水果都只有一种性别,比如双性的苹果、梨、桃、荔枝、西瓜等,以及“雌性的”橘子和脐橙。
即使是可能出现两种性别(不是公母,而是母和双性)的水果,不同性别间也无法通过形态特征来区分,因为影响水果形态的因素几乎都不涉及有性生殖过程。
民间流传的分辨水果公母的方法,都是根据一两种简单的表面形态特征差异,与植物的性别没有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民间说法中的公母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公母,只是人们挑选水果方法的一种。
即使这些方法在科学上无法成立自不待言。但退一步说,人们正是通过这些辨别公母的方法,使得巧妙避开那些发育不完全的水果,也是挺好的。
辨别水果是否公母
民间说橘子和西瓜
“肚脐”大的是母,小的是公,母的味道好。
事实上位于果实顶部(即与果柄相对位置)的“脐”,其实就是脱落的花器官在果实上留下的永久疤痕。
橘子的“肚脐”是花柱脱落的痕迹,多数是点状的;西瓜的“肚脐”有时还多了一个环,那是花冠(包括花瓣和萼片)曾经着生的证明。
这些疤痕主要是运输水分和养料的维管束的残迹,因为下方的果皮组织发育速度通常比果实的其他部分慢(甚至不发育),所以形成一个略微凹陷的“脐”。
并且因为不同果实这一部分的果皮发育速度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同一品种的橘子或西瓜中能看到不同大小、由点状到环状的脐部。
脐部的大小在不同果实中是连续分布的,不存在明显的界限来划分公母(随机买二斤橘子,按脐部大小排成一排就看出来是渐变的…),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脐部这一小块果皮的发育与果实的味道相关。
民间说脐橙
和橘子一样,也是按“肚脐”的大小分“公母”。
这事实上脐橙的“肚脐”和橘子西瓜的成因不同,结构也比较复杂。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这个部位的细胞分化成果肉,形成了一个具有橘瓣状结构但发育不完全的副果。
副果的膨大撑裂了脐部的果皮,在果实顶部留下了形如人类肚脐的疤痕,脐橙因而得名。
人们说挑选番木瓜
公瓜椭圆形,身重,核少肉结实,味甜香。母瓜身稍长,核多肉松,味稍差。
但是研究发现,同品种番木瓜的果实重量和果肉厚度都与种子数量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种子越多,果实就越重,果肉也越厚。
这一事实和民间流传的判断截然相反。由于同品种番木瓜的果实形态(此处仅指商业化种植的、由雌株经异株授粉结出的果实)比较一致,传说中的分公母方法倒像是对两种不同品种番木瓜的描述——而比较品种间的优劣不是本文的讨论范畴。
另外,因为两性植株的花和果实发育并不稳定,有可能结出形态各异的异型果。这样的果实品质不好,需要注意,不过它们通常也不会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