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经常做这事延缓衰老数十年
太极拳对人体起着巨大的保健功效,太极拳的好处被很多人接受,太极拳教学也在不断的更新。其实人体与太极拳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小编今天说的是人体处处皆太极,很多人会很怀疑,都会问为什么?下面跟着太极拳教程学习一下吧!
人体处处皆太极
清末民初时期太极拳理论家陈鑫就总结出此言论:人体处处皆太极之辞,这理论与太极拳家顾先生一词中的太极浑身是手具有同工异曲的之处。
顾先生的“太极浑身都是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太极拳中的攻防功能,而陈鑫之辞既含有人体的阴阳学理,又合太极拳走架出圆和攻防原理。
王宗岳太极拳谚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这说明惟有一阴一阳才算合太极之义,有阴无阳,或有阳无阴均非太极。
人体处处皆太极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指的是人体中固有的部位和机能,阴阳在机体内外的分布及其功能的发挥
人体的部位可分为上下、内外,上属于阳,下可分为阴,外属于阳,内属于阴,这也符合了太极拳的阴阳之说法。
十二经脉的手三阳、足三阳经循行于手、足外侧,属阳;手三阴,足三阴,循行于手足内侧,属阴;督脉位于背后中线由下而上,属阳;任脉位于胸腹前由上而下,属阴;阳维、阳跷;属阳;阴维、阴跷、属阴。
冲脉、带脉都与阴阳经相交。体内的五脏、六腑,脏属阴,腑属阳。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虽有阴阳之分,却是两者贯通,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脉气循经运行,脉脉相通,依此去维持体内气血平衡,促使机体健康。
如果阴阳失和,气机失调,就会导致不同疾病产生。人们经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促进体内气机的旺盛及阴阳平衡,提高人体机能,这与太极拳谚说的“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本意是相统一的‘此乃人体处处皆大极的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是说太极拳动作必须出圆弧
太极拳中的圆弧,不仅只是平面的圆弧,而是立体的圆弧,从上到下,整个周身只要是能够活动的部位,皆有各种不同的圆弧。
有近百个大小不同,构造不同,形状不同,活动程度不同的关节,在太极拳走架之间,这些关节极大部分均有各自的圆弧表达出来。躯干是个大太极,各个部位是小太极,大太极一转,各小太极随之而转,不存在一处死角。周身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圆弧的连环,真可谓人体处处皆是圆。
太极圆中分阴阳,根据太极拳的虚实和技击原理,各个不同的圆弧中,均含有阴与阳两个点,阳点为实,它是技击中的触着点,阴点随于阳点之后作为后盾。动作时圆弧中有阴阳之分。它不同于第一层人体固定的阴阳部位。
如胸腹部前中线的任脉(阴),背部由下而上的督脉(阳),手、臂内侧的手三阴经,外侧的手三阳经,这些阴阳位置是固定不变的,阴经不能变为阳经,阳经也不会变成阴经。但是它们之间阴阳的脉气却是循径相通,阴阳相和的,循行太极之道。
而太极拳动作划圆弧分阴阳也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的,有变化的,在同一个部位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阴可亦阳,阳能变阴。以揽雀尾挤势为例;右掌由后向前挤出,以掌背为劲点、这是与对方推手时的触着点,故掌背为实、为阳。
掌心在后为虚、为阴;待挤劲到位后,右掌平弧内旋,手心翻向下形成捋势,在右掌内旋之间,便是阴阳变化的过程。这时,掌心由阴变阳,掌背由阳转为阴,以上阴阳变化的过程就在于右掌内旋之间。
每一个进退之中,全身上下所有部位各自都有不同的圆弧产生,而这些圆弧中,均存在着一阴一阳两个点。根据实际的用法不同,有时阳(击点)在圆弧的外侧,这时内侧为阴(虚);也有阳(击点)在圆弧的内侧,这时外侧为阴(虚)。
阳(击点)在圆弧外侧的,运用的是由里向外起离心力作用的招式,如:掤、挤、按、蹬、穿、靠等这些招式,劲均是由内向外发出。阳(击点)在圆弧内侧的,一般的运用在由外向里起向心力作用的招式。如:採、捋、套、扣、封、拿、擒、滚等招法。
当然,在技击实用之间的阴阳变化也不是纸上所谈的那么刻板,而是相当灵活、变化无穷,这方面的感受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获得,逐一去领悟陈鑫“人体处处皆太极”这一论点。
太极拳的基本功和健身作用
太极拳具体健身作用
一、改善神经系统
太极拳要求整体放松,外示安逸,“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练法,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充分休息,使神经兴奋、抑制作用不断得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