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纠正太极拳的两种错误思想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一直以来,习练太极拳的人群多半是老年人,很多人将太极拳当做老人拳。这是错误的思想,另外还有人认为太极拳只能健身,不能技击,这也是错误的,我们今天要随着太极拳教学纠正太极拳的两种错误思想。一起学习一下太极拳吧!
纠正太极拳的两种错误思想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没有人群限制,男女老少练习太极拳,都能各取所需,太极拳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健康。
误区一,“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即老人拳”
由于人们亲眼目睹社会上练太极者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且众多媒体刊登的图片、文章均为中老年人打太极健身,估计有七成以上的人有此错误观念,认为退休后慢慢学太极拳也不迟,年轻时往往易与太极拳失之交臂,错失良机,这与太极拳极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健身品牌资源的极大浪费。
试问,二、三十岁就练太极拳强身健体与等到五、六十岁才学太极,其效果会相同吗?而且,太极拳这一博大精深的技击、健身术,如果缺乏年轻人的热情参与及坚持不懈的刻苦训练,还能继承和发展吗?故笔者强烈呼吁,太极拳必须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以练太极拳为时尚是太极拳产业化成败的关键,建议我国的中小学生应必修“太极拳课”,一方面可在学练太极拳中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创国学教育品牌。
不仅老年人能练习太极拳,青少年练习太极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观念,对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年轻人练习太极拳能缓解压力,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
另一方面可防身健体,进一步加强学校国防教育并开创中小学全民健身的新局面;民强则国强,人人学太极拳,应为国策,呼吁*启动“全民练太极拳工程即人人学会一套太极拳”。
把太极拳这一“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真正做成国人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品牌即实现由“我喜爱太极拳”到“我们喜爱太极拳”的飞跃,可以预见,亿万人的消费群体一旦形成,必将带来无限商机,如太极拳培训市场、太极服装及举办各类太极拳比赛等等,那么,太极拳产业化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误区二,“太极拳仅能健身而不能用于技击、防身”
时下不少人一学太极就说:只求健健身而已,或怀疑练太极拳这么慢,能用于防身吗?等等。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错误观念的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练拳者)对太极拳的本质和科学性认识不清,甚至可以说,“太极拳的本质”几乎到了被彻底否定的尴尬境地。
太极拳不仅能用作健身,还能技击,太极拳的本质就是门武术,只要勤奋练习,就会有功夫上身的感觉。
即一方面大家非常钟爱太极拳,而另一方面却是大多数人抓不住太极拳的本质,以当今社会上空前流行的“太极操”、“太极舞”为明证。故亟待拨乱反正,还太极拳以本来面目,否则,必严重制约太极拳的发展及导致太极拳产业化的失败,长此以往,“太极真功”会失传绝非危言耸听!我们应该知道,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内家拳的一种,它首先是一种拳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太极拳是一门融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力学、美学等为一体,并注重“以慢求快”,“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技击艺术,它是以研究人与人搏斗中的“攻防”方法为目的的。
因此,只有认清了太极拳的本质,才有利于其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在研习太极拳“攻防”含义中才能领悟并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及练拳正确与否的“标准”,才能真正“打好太极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健身效果(一般来说,“太极操”等的健身效果也有,但仅为百分之一);也只有在千变万化、精彩纷呈的两人攻防对练中(如太极推手),才有可能激发年轻人追求太极拳的兴趣,“太极真功”方能后继有人!因此,笔者建议练太极拳一定要“体用结合”即拳架为体,推手为用,应大胆尝试、改革太极拳的评价体系即总分由拳架30%和推手占70%两部分组成,并创编一些既有观赏性又让人们易懂、易学的(标准化)太极推手比赛动作、规则。
可以肯定,长期以来,由于对武术的本质把握不够,导致过于注重套路的观赏性“花拳绣腿”,而忽略了武术技击本质的现实性,严重制约了武术的推广,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的普及。
我们期待太极拳本质的大讨论及太极拳评价体系的改革能打破这一僵局,因为太极推手这一对抗性项目符合现代体育精神,比散打、拳击、柔道、跆拳道等危险性小很多,且更具实用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故这一极其优秀、独特的技击训练法值得大力提倡。
纠正太极拳练习中的错误思想
第一个常见错误是急于学会整套拳法而忽视对已经学会的动作的掌握与理解。太极拳追求每个动作都能够掌握的很好,能够充分把握每个动作的要领与效果,因而太极拳的学习应该提高对于每个动作质量的要求而不是你学习的太极拳的数量。学习太极拳要抓住规格这个要点,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练拳过程中。
第二个常见错误是,练拳时心不静。太极拳是身心并练的运动,心静则气顺,前人在说及修养时有句话叫“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在练拳时要偷得半小时闲,抛开一切杂念,专心练拳。太极拳区别于其他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对性情、心境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