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术语 紫砂壶相关术语解释
我们很多朋友都喜欢把玩紫砂壶,而且也是非常爱惜紫砂壶的,但是我们对于紫砂壶的认识是不是也非常多呢?对于紫砂壶常见的术语都能够懂吗?比如,什么是焐灰、薄胎、吐黑等,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目录
1、紫砂壶名词解释 2、12个紫砂壶工艺术语
5、宜兴紫砂壶壶盖的介绍 6、何谓“薄胎”
紫砂壶名词解释
关于紫砂的专业术语有很多:譬如吸水率、烧结度、泥片镶接、流、矩车、肌理效果等等,纷繁复杂,稍微整理了解了解。
01、茶山: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
02、陈腐:亦称之为“养土”,是紫砂泥料 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将调配练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于阴湿处,让期腐酿陈。
03、陈腐期:即从将调配好、练制好的泥料放置阴湿处陈腐开始存放的时间,称为陈腐期。就如地下酒窖的陈年好酒一样,相对陈腐期越长,制出的壶就越光润古雅。陈腐期最短也要达到三个月以。
04、包浆:茶壶经长年使用之后,在壶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而又特别的光泽,这种光泽内敛。
05、太阳线: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06、推墙刮底: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壶内壁出现凹凸不平时,为了使表面光滑平 整,工手们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这就是“推墙刮底”,模具壶最常用此方法。
拖尾
拖尾现象主要是因为不同颗粒软化度不一,在制作时“明针”打来时将其压碎,造成拖尾现象。一般配制团泥相对比较容易出现此类现象。“明针”指的是牛角片,用于作品表面精加工的工具,主要用来打光泥坯,使泥门紧密。
团泥中的紫泥料软化,在制作时被“明针”压碎,造成“拖尾”现象。团泥中的紫泥颗粒在不同烧成温度,会呈红色或紫色.
泥料上的黑色晕纹
底皂青泥料在长时间陈腐后,假如使用时艺人不注意,很可能在烧成成品上产生黑色晕纹。因此艺人在用陈腐时间较长的底皂青原料时一定要重新杵打充分,才可以制作。
紫泥(没有添加色料)类的原矿泥料出现该现象的可能性较大.老壶中也有此类现象.但较少。因为以前艺人用泥的习惯和现在不同,以前的艺人在用泥前,会把将用的泥料重新杵过,而现今艺人因为习惯用不需要杵打的真空泥制作。因此在用手工泥料时常会犯此类错误。
什么是赌窑
赌窑,实则为赌窑变,就是赌龙窑烧制紫砂壶所产生的窑变效果。
始于宋代的紫砂业,到民国时期,在蜀山一带,已经高度发达,行业内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壶艺人专职制坯,窑户专司烧制,商家专事销售。窑户成为了连接制作和市场的纽带,在蜀山一处,就有专门烧制紫砂壶的龙窑二十多座,均匀每座龙窑一次能烧制紫砂壶上千件。但龙窑烧制的不乱性差,影响烧制效果的因素良多,又多不可控,因此窑户的经营风险剧增,常常会泛起窑户由于烧坏一炉窑而倾家荡产的情况发生。一个精明的上海葛姓商人看到了这里的商机,首创买断壶艺人生坯包窑烧制的方法,利用自己的资金上风,不仅大大降低了窑户的风险,而且因为窑变增值明显而使投资收益颇丰。随后,上海、南京、姑苏做紫砂壶的商人纷纷效仿,并简化为由窑户收购着名壶艺人的生坯,烧窑前商人们会萃在窑前广场竞价买断这些生坯,再由窑户进行烧制。这种买断窑户生坯靠窑变增值的投资方法被业内称为“赌窑”。
几年的时间,这些紫砂商人就用赌窑的投资方法富甲一方。1937年抗战爆发后,紫砂市场零落萧条,“赌窑”也销声匿迹。紫砂市场从1980年代开始复苏,但龙窑却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跟着新式烧窑方法和化工染料的泛起,假冒伪劣品也充斥市场,只有龙窑才能烧出、作为紫砂壶鉴赏最高境界的原生态紫砂壶逐渐受到专业人士的青睐,海内唯逐一座建于明代但目前仍在使用的宜兴丁山前蜀古龙窑的价值凸现,其独特的窑变壶更是奇货可居。互联网技术的泛起,使每个玩壶人介入赌窑流动成为了一个非常简朴的事,前蜀龙窑遂在对传统赌窑规则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向意欲以壶养壶的普通玩壶者重开赌窑业务。
12个紫砂壶工艺术语
对于初入紫砂界的朋友,五花八门的紫砂壶工艺常常让人感到头疼,其实掌握了下面的常用术语,就再也不用担心贻笑大方了。
光壶
光壶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方器要求“方中寓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
花壶
花壶以仿生为主,表现自然界动、植物及生活中的形态,别具情趣。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
筋囊壶
筋囊壶是通过线与线的交织与结合,给人予美感。基本要求是筋纹随着造型形体的变化而深浅自如,线条纹理清晰。
包浆
“包浆”其实就是指“光泽”,专指古物表面的一层光泽。紫砂壶的包浆是在经历很长时间后才能养出来的自然光泽,这种光泽含蓄温润毫不张扬,区别崭新紫砂壶发出的“贼光”。
灌浆
灌浆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壶。灌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会使紫砂壶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灌浆工艺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且成本较低,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
宜兴紫砂壶壶盖的介绍
壶盖:紫砂壶以其里外都不施釉的特点,盖与壶体能一起烧制,以达到成品壶盖直紧、通转、仿尘、保温的要求和作用.主要形式有压盖、嵌盖、截盖三种.
(1)压盖:亦称“完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的样式,其边缘有方线和圆线两种,均与壶口相呼应。与口置平的泥片称“座片”,弯起泥片为“虚片”,壶口泥片称“坨子”,壶墙的泥圈为“子口”,几个部位及转折过渡用脂泥镶街,润合贴切、浑若天成。壶盖稍大于壶口之外径的俗称“天压地”,以适应功能和视觉的要求。
(2)嵌盖:嵌盖是壶盖嵌于壶口内的样式,并与壶身融于一体。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能达到“准缝如纸、发之隙”者属上品。平嵌盖口与壶口呈同一平面,制作时在同一泥片中切出,故收缩一致,仅有“纸、发之隙”,有圆形、方形、异形、树桩形等。虚嵌盖与壶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状,形制规整。口部以装饰线处理,有直口、瓢口、雌雄片口等结构,与平嵌盖手法相似,以严密、精缝、通转为上。
(3)截盖:这是紫砂壶特有的一种壶盖形式,以壶整体截取一段作壶盖而故名。其特点是简洁、流畅、明快、整体感强。制成后盖与口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丝严合缝,故技术要求较高。有截盖、克截盖、嵌截盖之分。
壶盖之气孔
品茗赏壶,巡茶满盏之时,一把壶的出水如何,常是众目关注的焦点,若是出水如柱,平稳而顺畅,直入杯底静默无声,定会赢得啧啧称赞,让人喜形于色。壶的出水问题,历来一直受到众多名家里手们的重视,也是玩家选壶时必不可少的一项测试内容。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好的出水,实际上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壶型、流型、流的位置、流管内壁、嘴的口径、网孔形式、网孔孔径、网孔出水的有效面积等等,但有一细微之处常被忽略,那就是壶盖上的“气孔”。
把玩茗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壶内满水后,倾倒出水时,其水流呈现出跳跃状,还伴有“突突突”的声音,或水流扭转泛花,伴有“吱吱吱”的声音。
究其原因,此现象是由于在倾倒出水时,壶体内立即处于负压状态,并通过壶盖上的气孔,吸入壶外的空气进行补充,若气孔的孔径过小,则空气进入壶内时受阻,形成间歇性“气塞”,最终影响到水流呈现脉冲式跳跃状,并伴有“突突突”的声音;或由于气孔的孔径过小,空气进入壶内时的流速过高,产生啸叫现象,发出“吱吱吱”的声音。
由此可见,气孔孔径的取值,直接影响到了茗壶的出水流态,犹如画龙点睛,“点”好了,功得圆满,满盘皆活,“点”不好,功亏一篑,徒留遗憾。
关于“吐黑”的疑问
养壶大赛进行得如火如荼,无意间听到一些壶友说自己的紫砂壶上出现了一圈黑色物质,怎么也擦不掉。有些壶友疑惑:是不是紫砂壶的制作存在问题?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不是真的紫砂。
什么是“吐黑”
如果您的紫砂壶经过一定时间的泡养,壶体局部或整体变深,就是我们常说的“吐黑”。“吐黑”有时是比较均匀的,分布在紫砂壶的整体表面,有时是呈带状分布,有时会集中在紫砂壶的局部地区(比较常见的地方是壶盖的盖沿和壶底沿等)。
为什么会出现“吐黑”
其实理论上说,只要是紫砂壶,就一定会“吐黑”,但“吐”的表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也有差别。那么,“吐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村长说,所谓的“黑”,其实是紫砂中的铁离子。紫砂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茶垢会残留在紫砂壶表面肉眼看不见的孔隙之中,而茶中的茶多酚与紫砂中的铁离子结合,“黑”就更为明显,并且容易从这些孔隙中沉淀下去。久而久之,“吐黑”也就形成了。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吐黑”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洗“干净”,可不久后,“吐黑”又会接着出现的原因。
当然,“吐黑”是否均匀,和使用者的养壶习惯也有较大关系。如果您的紫砂壶经过长时间的泡养和精心呵护,壶体颜色变深得非常均匀,恭喜你,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你的壶因此变得更有价值了。
泥料与“吐黑”有什么关系
颜色越深的泥料(如紫泥)制作的壶,因为壶体本身色深,“吐黑”就不容易看到。浅色的泥料(如段泥)制作的壶,“吐黑”就会相对明显些。
除此之外,不同茶叶也会让壶体“吐黑”的效果不一样,简单地说,茶汤颜色浅,“吐黑”浅,茶汤颜色深,“吐黑”深。一般情况下,颜色较浅的泥料比较适合冲泡汤色较淡的茶叶,除非你追求的就是特殊的“吐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