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程 太极拳的动静平衡统一规律
太极拳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太极拳是一项全身运动,要求内外双修。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太极拳教程了解一下太极拳动静平衡统一的规律。
太极拳的动静平衡统一规律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古代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变化,阴阳变化贯彻整套拳法演练,其中体现出动静平衡规律。
太极拳的掤捋挤按等全部姿势动作,是开合两个动作组成的,开的“定势”和动作都是“开中有合”。合的“定势”和动作,都是“合中有开”,太极拳的“定势”和动作都是如此。势势开合平衡统一。
开合体现动静,势势动静平衡统一,动静平衡统一就成为太极拳规律了,这规律贯穿在太极拳的始终。
练太极拳要求天人合一,在练习中,做到心静体松,全身心投入,在慢练中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太极拳人为“用意”的动静开合,与身体自然本能的心血动静,呼吸开合,这两者皆是身体由内到外,由里及表和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周身上下左右,表里内外。
纵横全面,动则皆动,开则皆开,静则皆静,合则皆合,且皆是对立互有,平衡统一,相互转化衔接,连绵不断,循环往复,成为有动静平衡统一规律的太极拳运动过程。
是太极拳动静开合,平衡统一“天人合一”之巧,相辅相成之功。这就是太极拳祛病强身,固本强原,“益寿延年不老春”神奇功效生成之根本所在。
太极拳将人体比作小宇宙,将自然界比作大宇宙,人们练习太极拳就是将自己回归于自然。
如何练习太极拳的动静
我们练拳应该研究拳术的原理和技术。这就像中医也是源于阴阳学说,但是,你光研究《易经》,不研究医学,也是不能治病救人的。练习太极拳也是这样,你要具体研究太极拳的练法,研究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明白了太极拳十三势的具体要领,就能够练好太极拳。
如果想进一步研究太极拳,你可以学习《太极拳论》,就能提高理论水平。《太极拳论》是具体指导太极拳的练习与应用的,而《易经》、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并不是具体指导太极拳练习的理论,学了《易经》,不研究太极拳论,也是练不好太极拳的。
练习太极拳时体会“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要求,根本的是掌握好开合虚实的变化。虚实、开合,是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动静的表现。
从理论上讲,“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但是,在练习方法上,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要求。武式太极拳对“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的把握,主要体现在“起承开合”上。
“起”,一定要神聚,就是内在精神要完整,要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外部动作上,手眼身法步,一定要协调配合。比如做懒扎衣这个动作,身体微下蹲,手上举,脚成丁八步这时是“动之则分”,就是阴阳要分,虚实要分。练太极拳,不动时是无极,一动就是太极,包括了虚实、进退、顾盼等要素。所以,起势一定要精神要集中。
然后是“承”。迈步手向前推,要做到“三尖相照”一一手和鼻子尖、脚尖成一条线。这就是“承”。做不到动作协调、三尖相照,姿势就不饱满,就不能承上启下。这时要注意,不能突臀,头顶百会穴不能超过脚尖。然后是“开”,向外发放劲力。
后是“合”一一静之则合。我的练习方法是向后微捋,然后跟步相合。相合时,两手抱在胸前。从技击上讲,这是向前发~个按的动作。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阳动阴合”的动作。
总之,太极拳要求起,精神要集中,动作要协调;承,动作要承上启下,不能有停顿;开,是向外发的动作,属于阳。合,拳势结束,属于阴。这就是“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这样“起承开合”,也就是“阳动阴合”,就是“动之则分,静之则合”。练习者细心体会,自会领悟到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这句话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