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之中的致癌物质

酱油在酿造过程当中,原料当中的蛋白质发酵分解,产生大量氨基酸和包括仲胺在内的各种含氮化合物,这是形成酱油独特风味的重要物质基础。假如在有硝酸盐存在的情况下,仲胺便会与其结合而生成亚硝胺,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亚硝化。亚硝胺是一种作用非常强的致癌物质,可引发肝癌和食管癌等。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如蔬菜等植物类食物当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亚硝酸盐,特别是近年来含氮化肥的广泛使用,使植物性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大大增加。本来硝酸盐在细菌和人体内就可以转变为亚硝酸盐,假如把酱油加入含有亚硝酸盐者硝酸盐的食品当中,吃人体内后,在胃内的催化剂和酸性环境当中,就为合成亚硝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发酵酱油亚硝胺含量都十分低,都不超过国家制定的卫生标准。但由于烹饪之后,亚硝酸盐或者硝酸盐随食物进人人体,就会产生很十分的致突变性。大量的实验证明,酱油质量越差,致突变性越强。除此之外,我国大部分农村和边远地区,到现在仍然以食用自制酱油为主.制作时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没有质控标准和质量监督,几乎受到污染,含有黄曲霉菌,致癌性更强。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防止酱油变质.酱油瓶上层长"白毛”,厂家必然要加入防腐剂。

现在的防腐剂剂量是加的是越来越多,这在个体小酱油厂现特别严重,超标的防腐剂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如今,市场上销售的酱油主要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和脱脂大豆、小豆和小麦粉为原料.经蒸煮等加工制作之后与盐水混合成稀醪,再经发酵制成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这种工艺生产出的酿造酱油因发酵时间比较长,产量相对比较低。

配制酱油则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再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和食品添加剂,提高了产量。

儿前年,欧盟在中国进口的配制酱油当中检测出1r含有三氯丙醇的成分。

三氯丙醇类化合物是一组卤代脂肪醇,纯品为五色或者淡黄色液体。

其中3一氯丙1,2一二醇(3一McPD)具有致癌性。

3一McPD就是欧盟在酱油产品中检出的氯丙醇超标物,它属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国内外都有专家实验证明,长期给予大鼠大剂量三氯丙醇,可观察到大鼠细胞染色体断裂和有丝分裂延迟,骨髓当中染色体畸变增加,显示它有致突变性,并可引发癌症

另外,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证明,三氯丙醇能够令精子减少和精子活性减低,并有抑制雄性激素生成的作用,从而引生殖能力减弱。

因此,有的专家就讲,三氯丙醇不仅具有致癌性,而且具有雄激素干扰物活性。

欧盟认为三氯丙醇"有可能致癌”,美国、日本也指出"三氯丙醇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癌效应”,所以对它的进口标准制定得十分苛刻。

美国食品各药品管理局规定,酸水解植物蛋白和酱油当中三氯丙醇的容许限量为1毫克/千克,我国也规定配制酱油的三氯丙醇容许限量为1毫克/千克,英国规定三氯丙醇应尽量达到技术上可以减低的程度。

虽然我国对三氯丙醇的规定较英国等偏高,但欧盟各国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在欧盟各国中,既有标准高于中国的,也有标准低于中国当的。

1999年8月,只是一部分欧盟国家对部分中国酱油实行了禁运.而我国一些合格的酱油产品从没有停止过对欧盟的出口。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把配制酱油过程和三氯丙醇画等号,关键要看企业在配制酱油中的工艺控制和添加酸水解成分的量,只要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吃配制酱油也一样让人放心。

预防的方法

每个家庭每天食人的酱油是很有限的,所以随酱油进人人体的有害物质好像也微不足道。但是,酱油是一种终身食用的调味品,全国每人每年消耗量为2 5千克,上海和北京地区每年为7.5千克。

这样日积月累,基因突变的负荷量不断累积,于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质变,最终可能引发癌症。

预劣酱油当中致癌物质的办法主要有:

①减少前体物质的摄人,即研制生产抗突变作用的强化酱油。

②阻断亚硝胺的形成,平常注意多食含有维生素c及维生素A、B1、B2、B6、E的食物.因为这些营养素具有不同程度阻断亚硝胺形成的作用。

③破坏已经形成的亚硝胺,许多数学者认为至今还没有较好的方法,有的专家认为大蒜、洋葱等食物含有抑制、破坏亚硝化作用的物质,不妨经常食用些。

④烹调菜肴时尽量少放酱油。

⑤酱油不宜生食,应加热到70℃~80℃后放人凉拌莱或者面条中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