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患者适当吃素

据北京有关调查证实,30多年来,北京居民的日常食物中,粮食、薯类及豆类在餐桌上所占比例,已经从过去的2/3下降到现在的1/3。过去一个成人一顿饭要吃掉250克粮食,现在一天也吃不到250克,但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的摄人量却已经由过去仅占食物总量的2.8%上升到现在的23.1%。

北京市统计局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北京人均日摄人热量10828千焦(2588千卡),蛋白质96.8克、脂肪124.4克,三大营养指标均已超过自家标准。按标准,在人体摄入的热量中,来自植物性的应占&1squo;750A,,动物性的占25%;而2001年北京人的情况则是,植物性的占55%,动物性的占45%,超标20个百分点。蛋白质的摄人中,动物蛋白已达到57.5%,高出标准22.5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是比较普遍的,其后果便是心脑血管病、肥胖病罹患人数大幅上升。大鱼大肉重油摄入量过多,人体血液的pH值偏于酸性,这就为包括心脑血管疾患在内的多种现代慢性病提供了"温床”。现将可使体液表现为酸性的食品称为酸性食物,也就是说,酸f生食品能在人体内形成酸的无机盐,如磷、硫、氯等元素。精米、白糖、花生、鸡、鸭、鱼、肉、虾、蛋黄、酒类、贝类等均属于酸性食品。而在体内形成碱的无机盐,如钙、钠、钾、铁、镁等,各种蔬菜水果、奶类、豆类、茶叶、海带等均属碱陛食物。

人们摄人大量酸陛食物后,会使体内产生过量的酸1生物质,当这些酸性物质的含量超过人体调节能力时,血液就会偏酸性,人体的内环境便会恶化,即出现了所谓的"酸性体质”。这种酸性体质可增高血液的黏度,容易使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酸性体质还能直接影响脑功能,并增加钙、镁等碱性元素的消耗,从而引致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只有当体液pH正常时,体细胞和免疫细胞才有能力吞噬和消灭癌细胞。人体的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胰岛素的活性就下降30%,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当然,有糖尿病的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病的机会就更多了。

有些人认为,要想身体健康,就要多吃菜少吃饭,因为菜比饭更有营养;还有人认为吃饭容易使人长胖,要想体形苗条就应少吃饭多吃菜。其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营养学家认为,多吃菜少吃饭不科学,要减肥保持体型还是要吃含糖类(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多吃菜会使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多,这对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在糖类不足的情况下,动物脂肪代谢不完全,会使血液中积聚有毒的废物——酮,酮能引起恶心、疲劳及脑部损害。为此,营养学家提出:日常饮食应做到食物多样化,并以谷物为主。一个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人量以400克左右为宜,最少不能低于300克。

合理吃素是值得提倡的,提倡吃素并非是绝对吃素,一点荤腥都不沾,而是要从合理营养的角度出发,将荤、素食物的比例调配到有利于健康的程度。一般来说,在每天摄人的热量中,来自植物性食品的素食应占75%,荤食应占25%,蛋白质中的动物蛋白只能占35%,而植物蛋白则应占到65%。动物性食物吃得太多,荤、素比例严重失调,会使血液偏酸性,体内的饱和脂肪酸、胆同醇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增多,这将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中风、心肌梗死、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生。素食中的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2,它们能促进细胞吸收氧,有利于细胞修复,可增强抗病能力。此外,蔬菜、水果中所含的钙、钾、镁等,对于保护心血管系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