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文化更是科学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医文化,让中医文化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一个话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高思华教授。
记者: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您认为中医在中华文化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高思华:中医不仅仅是文化,中医首先是科学,是医学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个医学科学和西医的科学不一样,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和文化紧密交融的一个科学。
我觉得这个首先要明确。现时生活中,有些人老觉得中医只是一种文化,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应该说,中医是有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医学科学。人类能够看到的历史也就是几千年,这几千年当中,所有的民族都是在与瘟疫、战争、饥荒的抗争的过程中过来的。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昌盛的民族,这说明什么?这是因为中华民族有中医药的呵护。由此足见中医药在人们生命中的贡献和科学价值。
记者:您认为,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高思华: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区别就在于二者是两种不同思维模式指导下的各具鲜明特色的医学科学。中医是在东方天人相应的系统思维模式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
这种思维模式把人类和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把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自然的一分子,来研究人的生命活动过程。所以中医学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系统思维模式下的生命科学观。这是它和西医主要区别。文化是什么?简单说来文化就是一种思维习惯。
东方传统文化的习惯思维是天地人和,是中庸,不偏不倚,这就是东方的科学观。东方的科学观就是天人合一、整体恒动的大系统观念。中医就是秉承了天人合一的东方科学观,强调人和自然相通,人和社会相通,自然的任何一种变化,都会对人类生命科学产生影响,对人的生理和病理产生影响。社会的任何一个变化,都会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
所以,中医在研究生命科学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自然、社会对人的影响,再结合人的自身的组织器官的功能,从整体上去认识人的各种生命现象。
记者:您怎么看待《皇帝内经》这本书?中医的起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吗?《黄帝内经》是不是黄帝本人的著作?是不是学中医的人都要学《黄帝内经》?
高思华:《黄帝内经》这本书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地论述中医的经典著作,这部经典著作把中医整个系统的思维模式和中医对生理、病理的认识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论述。
应该说《黄帝内经》是最早的中医典籍。但是,中医的起源实际上很早,在人类生活的远古时代就开始了。
人们在不断适应自然和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现和积累一些养生、防病和治病的经验,然后把这些经验逐渐地总结、升华,慢慢构成系统的理论,等到《黄帝内经》成书的时候,这个理论已经很系统了。
《黄帝内经》是众多医家经验的总结和思想集成,托名黄帝所作。为什么托名黄帝呢?因为都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的地位代表着这本书的至高无上价值。
记者: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将会给中医带来哪些影响?西方人它怎么看待中医?
高思华: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东方的思维模式,造就了在这个思维模式指导下的中医科学。我们一方面要厘清传统文化与中医科学的概念区别,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对科学的渗透和影响作用。
培养中医药人才,一定要一手抓中医学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养成,一手抓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弘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夯实学好中医的基础,培养出真正的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
西方人不了解中医的思维模式,习惯于用西医学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中医,所以会有人认为中医不科学。从民国到现在,都有人反对中医,还有人提出要消灭中医。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中医没被消灭?因为它能解决问题,它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不用别人消灭,它自己自生自灭了。
记者:自民国以后,随着西风东进,中医、中医逐渐被妖魔化。从鲁迅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他家里有几个病人都是因为中医没有治好,因之产生了对中医的痛恨,他才决定到了日本去学习西医。
高思华:鲁迅在很多文章中批判中医,原因是因为他没有真正的了解中医,又受了西方科学观的影响,拿了西医的标准来看中医。
西医的标准是以病为标准,它的目标朝向主要是治病,是以病为本,对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是以患者的组织器官的形态学改变为依据的。
中医则不然,中医是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观念,讲究人和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其目标朝向主要是维护人的健康,追求身体机能和状态的最佳,对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是以人的状态为评判依据的。比如十个人得了流感,西医治疗首先想到的就是抗病毒,很可能开的是同一种抗病毒的药。
到了中医那儿就不同了,因为中医并不在意其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而是根据患者感冒后出现的不同的状态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认为表现为恶寒发热的就是感受风寒,发热重恶寒轻并伴有咽喉疼痛的就是感受风热,头身沉重的就是感受湿邪,乏力汗出的就是气虚感冒⋯⋯虽同属感冒,但因每个人感冒后的状态不同,中医就可能十个人开十个药方,而不是西医标准的抗病毒药。
同样的流感病毒,为什么不是一样的症状?那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病毒作用于人体以后产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中医就是以患者的不同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状态为依据来进行调理,目标就是把患者的状态调整到正常,调整到最佳。
尽管中药的治疗不是以抗病毒为目标朝向,但是当把人的状态调整到最佳以后,病毒也就全被杀死了。这就是中医的理念:以人的机体状态为依据,以状态的是否平衡协调作为健康与否及疗效评价的标准,通过调整人体的状态,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健康。
所以,我们对中医认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单纯地把中医当成一种文化。人的生命只交给文化,不交给科学,这是不可以的。大家知道,鸦片战争以后,西医才真正地开始传入中国,此前中国只有中医,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都是由中医来保驾护航的。
试问,在西医没进来以前,所有的外科手术是谁做的?不都是中医做的吗?仅从三国时期的华佗可以进行开颅手术就可以说明问题。
华佗那个时候发明了麻沸散,这个麻沸散就是做手术时候的麻药。据说这个发明比西医的麻药早了1000多年。如果说《三国演义》的刮骨疗毒、华佗开颅是小说,但小说是来源于生活的。到宋朝时候的,中医外科的专著,中医的外科手术器械,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种痘免疫最早也是中医发明的,晋代的葛洪炼丹就是用化学的方法来合成药物。但现在好多人都有一个观念,好像一说做手术就是西医的,一说预防免疫的方法,就是西医的,一说药物合成,就是西医的,着实是一种偏见。
事实上,中医和西医是具有各自的完整理论体系的两种医学科学,都具有基础理论、预防保健、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康复等不同的学科,只不过是称谓不同罢了。现在的x光、CT、核磁、显微镜、内窥镜等,都不是西医的发明创造,而全是其他学科的东西,但是被西医拿过来运用到医学检测之中,就延伸了西医的眼睛,大大地推动了西医学科的发展。这些东西西医能用,中医为什么就不能用呢?为什么说中医一用那就是就用了西医的东西呢?这是没道理的说法。
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是要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过程中来实现的,中医学也不例外。中医的理论很超前,但技术相对滞后,应该学习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来取长补短。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对中医的投入。
记者:我感觉,鲁迅先生遇到的中医恰恰是一些骗人的江湖郎中,这才使得他产生了对中医的误解。当前,对中医最不好的影响主要是一些江湖术士在利用中医之名欺骗患者和群众,比如前一个时期出现的张悟本现象等等。正是这些不良现象造成了人们对中医的误解。
高思华:张悟本根本就不是中医,不应该把他和中医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能够有市场,说明民众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很大而服务不足。有些没有学过中医的人能够作为中医专家被媒体捧红,也说明了媒体在中医科学知识方面的缺乏和某些方面的责任缺失。哪个所谓的“神医”不是被媒体捧起来的?哪个又不是被媒体最后曝光揭露的?所以,我认为,作为媒体要对老百姓负责,不能辜负老百姓对媒体的信任。对于将要宣传报道或要请到电视台进行科普讲座的专家一定要建立专家审查机制,看他是不是真正的中医专家,你让他拿出证书、证明以及相关机构的推荐意见,或让专家顾问们审查一下所要讲座的内容,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老百姓也就不会深受其害了。
记者:中药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前景怎么样?我们一直主张中西医结合,您认为中西医应该怎样更好的结合?
高思华:中药和中医必须同步发展,因为中药就好比是上战场的武器,是消灭疾病的武器,中医是使用武器的人。人很有本事,但武器不行也是白搭;武器很好,人不会用也白瞎。所以两个必须同步发展。
现在有一种大趋势很好,那就是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中药剂型创新,让人们用起来更方便,安全性更高,这个很好。但是也有一种不好的倾向,有人按照现代西药的标准来评价中药的药效并界定适用于什么疾病,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因为中医是通过调人来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是从“证”的角度即从人的状态的角度来确定治疗方药的,不能只按照西医的“病”的标准来界定。
现在还有一种情况,好多西医喜欢使用中成药,但大多又是按照西医对中药的认识来运用中成药,他们不懂中医的辩证,只按照西医的观念来开中成药,如见了感冒患者就喜欢用双黄连口服液、莲花清瘟胶囊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认为这类药物可以抗病毒,殊不知这类药物只是适用于感冒误治热毒入里或风热感冒或风瘟感冒,而大部分感冒都是感受风寒引起的,应该用感冒清热冲剂之类的辛温解表的中成药来治疗,所以大部分都没有效果不说,反而会雪上加霜,加重病情,结果还说是中药不好使,让中医背黑锅。
中西医结合这个话题很大。中西医结合并不是单纯用了中医的一点技术,又用了西医一点技术,或者是用了西医的诊断又用了中医的治疗,或者有人把中药和西药一块儿用,这就是中西医结合了。
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两种思维模式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中西医两个理论体系的融会贯通,这才是真正的结合。中医有中医的长处,西医有西医的长处。中医也有中医的短处,西医也有西医的短处。
互相之间应该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取长补短,而不应该是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谁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不能拿我的长处攻击你的短处,你也别拿你的长处来攻击我的短处。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才有可能结合。
任何一种科学的发展都需要接受同时代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才能丰富和发展。因此,中西医的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和互相取长补短是必然的。可以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中西医迟早会结合,因为中医和西医都是生命科学,目标朝向都是维护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