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教学 太极拳腹式呼吸可调节气血

  太极拳养生主要是通过独特的呼吸方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腹式呼吸,练太极拳腹式呼吸可以调节气血,活经络,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下面随着太极拳教学练习一下吧!

  太极拳腹式呼吸可调节气血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因此,在拳架练习中,更加重视内在气血盛衰的状态,以达到内外双修的目的。

  故此,《十三势行功歌诀》中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这充分阐明了其内家拳的实质特征。

  腹式呼吸是太极拳拳式动作操练要领之一。拳式的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是太极拳从古代“吐纳”和“导引”养生术中汲取的营养。腹式呼吸分为两种吸气时,小腹凸起外鼓,呼气时,小腹凹进内收,这种叫顺腹式呼吸。

  吸气时,小腹会向内收,呼气时,小腹向外鼓起,这种呼吸方式叫逆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适合肢体的开吸合,符合人体运动规律,调节身体功能达到佳状态。

  可是,太极拳虽然讲究养生保健之法在拳式操练中的运用,但是它的本质是武术。武术,就要讲究技击实用,而技击实战的拳式动作,就离不开“劲力”(进攻和防守时,拳架中的能量)。

  因此,太极拳中的腹式呼吸,是根据拳式动作“蓄劲”和“发劲”的变化规律来运用操练的。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派,在拳式的演练过程中,特别重视“气与力合”(太极拳论中的“六合”之一)的动作要领。

  在拳式的攻防变化中,气是动作能量的物质基础,劲是动作能量的释放过程,通过练习太极拳使人体达到中和态。

  在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过程中,当拳式动作“蓄劲”时,小腹微微凹进内收,同时,用鼻轻缓地吸气当拳式动作“发劲”时,小腹微微凸起外鼓,同时,用鼻悠长地呼气。

  这种逆腹式呼吸法在太极拳拳式动作中的运用,使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的“气沉丹田”的拳论要领得到了充分地运用。

  太极拳无论是套路演练,还是推手较技,其劲法都突出一个“整”字,腰腹在气沉丹田的逆腹式呼吸的状态下。

  使小腹膨胀腰脊充实有力,这样,在拳式动作的演练过程中,下肢之力(“起”于根节)就会得到腰脊的顺利上转(“顺”于中节),而终形成一股“整劲”,通过双手发出(“达”于梢节)。

  逆腹式呼吸法

  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舌抵上鄂,吸气的时候小腹收缩,呼气的时候漫漫鼓起小腹,要求做到深、长、细、匀。

  首先意守丹田,禅宗,道家和其他流派关于丹田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同时排除杂念,想着气息从鼻孔吸入,流经至丹田,再想像浊气从小腹一直向上,从口中呼出,以此往复。

  当中的要领比较多,需要大家经常性的练习,慢慢便可以掌握其中的技巧。

  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的是顺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作等容呼吸。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时改变腹腔容积,而使腹腔改变的内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气,而是另外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内气”。

  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称上是一种呼吸空气的“方式”,实质上则是内气的“呼吸”(升降、鼓荡)。

  这一切不是简单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需要大家亲身去体会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