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经 常按肝经穴位的好处很多
什么是肝经?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它是我们人体的一个穴位。那么肝经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长按肝经的好处有哪些呢?肝经在我们人体哪个位置呢?肝经穴位图是什么?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肝经
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十二经脉之一。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该经发生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肝经的功效和作用
第一个功用即是肝主疏泄。疏泄主要是从情志这方面说的,即是说从心境这方面说的,疏泄是什么意思呢,疏发发泄,肝主疏泄,即是说假如肝经是晓畅的,肝的功用是正常的,人就会感到愉悦、舒畅,所以人的情志,主要是由肝来导致的;另一方面即是说,我生气了,抑郁了,即是肝经堵塞了,为什么人说怒伤肝,还有很多人说,你别生气,气大伤肝,主要是肝主疏泄的功用。
第二个功能是肝主藏血,这个藏血就是储藏的意思,肝是一个血囊,肝可以把人体的血液,暂时不用的血液暂时储备在肝脏当中,肝主藏血这个藏的另一个含义呢,就是有收摄、约束的意思,比如说肝脏功能出现问题了,控制血的能力就差了,它会造成人体的出血症,比如说经常鼻子出血,脑溢血,脑出血了,视网膜出血了,还有便血,胃出血,这都跟肝有关系,因为肝主藏血。
第三个功用是跟男子联系主要的一个功用。即是肝主宗筋。宗筋是什么?宗即是祖先的宗,传宗接代的宗,筋是人体的大筋,宗筋即是指男性的生殖器。我们从肝经的图上就可以看到,肝经的图是绕着阴器,阴器即是宗筋,绕着阴器转一周,所以来讲,男性生殖方面的问题,都跟肝经有密切的联系。
肝经穴位图
1.循行路线
足厥阴肝经。起始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边沿之大敦穴,沿足跗部向上,通过内踝前1寸之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以后,上行过膝内侧,沿股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到达小腹部,夹胃两旁,归属于肝脏,联络胆,向上通过横膈,散布于胁肋部,沿着嗓子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衔接于“目系”,再向上通过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部。
其支脉,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里面。
另一条支脉,再从肝脏分出,通过横膈,向上输注于肺脏,再与手太阴肺经相连接。
2.穴位:起于大敦终于期门,计14穴,左右共28穴。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疝气,女子少腹肿,腰痛,胁痛,咽干,头晕目眩,面色灰暗。
内脏——胸闷,胁胀痛,痞块,黄疸,目疾,腹胀,呕吐,泄泻,遗尿,癃闭。
本经主治病证:肝脏及与肝脏有密切关系的胆、肾、心、脾、肺等各脏之疾病。(肝、前阴、妇科等病。)
大敦(足厥阴肝经穴;井穴)
位置: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角外展0.1寸。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症,少腹痛,经闭,崩漏,阴挺。
行间(足厥阴肝经穴;荥穴)
位置:足背侧,第1趾与第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泄,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瘈 ,失眠,口歪,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崩漏。
太冲(足厥阴肝经穴;俞穴;原穴)
位置: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症,胁痛,腹胀,黄疸,呃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痛肿,下肢痿痹。
足厥阴肝经穴位
中封(足厥阴肝经穴;经穴)
位置:足背侧,足内踝前,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肌腱内侧凹陷处。
主治: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蠡沟(足厥阴肝经穴;络穴)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5寸,胫骨内侧面*。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少腹满,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中都(足厥阴肝经穴;郄穴)
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7寸,胫骨内侧面*。
主治: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少腹痛,崩漏,恶露不尽,胫寒痹痛。
膝关(足厥阴肝经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上髁后下方,阴陵泉穴后展1寸,腓肠肌内侧头上部。
主治: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曲泉(足厥阴肝经穴;合穴)
位置:膝内侧,屈膝,腘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后缘,半腱肌与半膜肌上端前缘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痒,阴挺,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肝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肝经是我们身体的穴位,它在人体的穴位有很多个。每个穴位都有着它对应的作用。大家可以对照着穴位表自己按一按,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