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有哪些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在我国传承已久,是我国的一种重要传统文化,古代先民们的智慧浓缩出来的结晶,今天三九养生堂小编就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些关于中国武术的知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在吧。
目录
1、中国武术有哪些 2、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3、中国武术的特点是什么 4、中国武术大师有哪些
中国武术有哪些
目前国家正式统计过的门派,有上千个之多。
明朝时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记载,明朝时的重要流派包括,宋太祖三十二路长拳、绵张短打,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的棍法。
现在存在的,比较大的流派包括
罗汉拳 (Luo Han Quan);
六合拳 (Liu He Quan);
沧洲六合拳;
梅花拳 (Mei Hua Quan);
花拳 (Hua Quan);
梅花桩;
太极拳 (Tai Chi Quan);
陈氏太极拳 (Chan's);
杨氏太极拳 (Yang's);
武氏太极拳 (Wu's);
吴氏太极拳 (Ng's);
孙氏太极拳;
和氏太极拳;
八卦太极拳;
忽雷太极拳;
形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 (Xing Yi Quan);
上海派心意拳;
河南派心意拳;
山西戴氏心意拳;
河北形意拳;
宋氏形意拳 (Song's);
尚氏形意拳 (Shang's);
车氏形意拳;
意拳(又名:大成拳)(Yi Quan 、Heart-Intent Fist);
六合八法拳,又名水拳,全称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
八卦掌(Bagua Zhang、 Eight Trigrams Palm);
中国武术之武当功夫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当”之称。
以道理为指导
中国武术,早起源于原始时代。人类为了获取食物,捕猎要与猛兽斗;人类为了拥有、巩固领地,这一部落要和那一部落斗。斗的年代久远,人们积累起一些经验运用于斗争实践,这便叫做武术或战术。不过这里的武术之“武”由于贤愚之别,体用不同,愚俗的趋势已失去创造“武”字者的本义,成为对残杀的表述。这里的武术、战术之“术”,总归也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的东西。如强胜弱,快胜慢,刚胜柔,有力胜无力,多胜少,大胜小等等。
这种“术”只是在“量”和“速”的运用上做文章。至今仍有许多其他武术的练法仍然着眼于此二者。 而这种武术,一旦敌对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由于“量”和“速”的直抗,不仅很难做到消来敌人,又很难做到保存自己。 武当武术的产生不是经验主义的产物,而是理性的产物。它代表古之圣哲创造“止戈”为“武”的一种趋势,早源自伏羲、玄帝、尧、舜、老子等人。
这里须分清的是,其一,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武当武术是对中国武术的一大创新和光大,而不是在自然武术上的一种改良;其三,它是先有理论后有拳法。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就是道家哲学。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一部分哲学家,为了完美地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通过对“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关系的观察研究分析,所获得的一种宇宙、世界、社会、人生整体统一辩证的哲学观念。
道家哲学当然不是专为道家拳术创立的理论。然而,武当武术创造发明于道家,在于道家哲学可广泛运用于道家生存的每一个领域(道家也认为道家哲学是可供人类普遍运于用任何领域之中)。道家比一般人更注重保存自己,因此也必须具有防卫术。
于是,剖析社会流行的防卫术利弊,以道家哲学原 理为指导的道家防卫术(起源甚早,并在武当山由张三丰后集大成)——武当拳法便自然产生了。 道家哲学的本体是“道”。
认为“天、地、人”之间有一个永恒的“道”存在。它孕育演化为万物,而又制约万物。它的存在是无形无象、无始无终;它的行为是处柔守雌、无为不争;它的表现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
这些都可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概括表示。这些哲学基本原理用于指导武当拳法,与其他一些武术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养生为宗旨
中国的道教,尽管它的神仙术、炼丹术充满了神秘色彩,但它却表现了一个很明确的愿望,那即是要人在今生今世里修成,而不是像佛教那样颇重因果报应的来世。所以,道教修炼的基本原则就是获得养生之益。
道教在秦汉时颇崇外丹术。外丹术是指以铅汞硫磺朱砂等为原料进行烧炼的金丹。据说初步炼成的金丹可用来点石成金,进一步烧炼的金 丹可服食飞升成仙。
但由于外丹术烧炼的火候极难掌握,而且还有许多秘诀,所以烧炼成功者千万中难得一二,然而烧不成功却误食致死者历代数不胜数。因此自隋唐以后,主张修炼人体真元之气的内丹术盛行起来。
道教内丹术本有趺坐静修一法,但此一法固有能培养人体真元之效,但如果说久坐不起,以人要活动而言,反而形成自残。抑或说,它可以使人长寿,但这种长寿之人却不能走路了。
还有丹家认为,内丹之术也必须动静结合,若一味以坐成静,所炼之气必成枯孤之气,缺乏生机。所以内丹术必须要真走动静功结合的道路。这动功一法的出现就成了拳法和武功的雏形。譬如早知我的“熊经鸟伸”的“华佗五禽戏”、“八段锦”、“彭祖功”等。
极有可能,道家鼻祖老子那时或很早就继承或创造有养生的动功方法,再后来就发展到唐代许宣平、李道子、宋代宋仲殊、张三峰等的太极拳功,或为内功拳、先天拳等。
自元明之际的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太极一派,以后就形成包括形意、八卦,也包括各种器械在内的武当内家拳派体系。使它由养生本体上延伸出神奇的技击功能。
但这种技击功能是在首先保证养生功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比如,武当内家拳,无论剑法、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合理地对人进行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即使在技击中,也不能违背养生的原则,所用方法为“以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所以说,凡是武当武术必须具有养生功用,不具有养生健身功用的就不是武当。
具体讲,武当武术在实践中极其重视人体精、气、神的修炼,讲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来虚。宠以三调(调心、调息、调身)贯 彻始终,处处不违背医学卫生原理。
无论在何种功法上,对外强调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对内则强调精、神、气、力、功,内与外两个方面都坚持中、正、平、圆、松、静、柔、活兼修,注重阴阳变换,圆弧扭丝、动静结合、柔中含刚,建立起“以丹田运化修炼为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先导,以提高性腺系统功能为重点”的有序化程序。
其修持到一定层次,一方面增强了人的生命活务,取得祛病益寿之效,另一方面,又以人的生理特征的合理运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身御敌技击效果,表现了张三丰“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的真实效用。
张三丰所说的“天下英雄豪杰”并不只是对武林中人的一种称呼,实是褒称天下百姓,包含的是济人救世之心。
以技击为末学
“以技击为末学”是武当拳派的道德观核心。其根本原理还是根自道家哲学家的“道”。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在浑沌体里不存在矛盾和对立。
那么,用在道家的社会观念上,人与人之间也应以“浑沌”而处之,不应发生矛盾闹对立。大家要各平共处,那么战争就是不文明、不道义的行为。
所以,道教从来宣扬的就是和平的道,是止戈,而不提倡野蛮的战争。以理服人,而不以力服人。因而,技击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急之末学”。
再者,凡是战争,无论双方怎样施展技巧,终都是要保存自己,削弱或消灭对方,所以对抗性很强。即便爱好和平的一方竭力首先克制、回避,但若对方一味进犯,终还是要短兵相接,进行“量”与“速”的殊死较量。
所得后果,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一死一活,这样的斗争是伤害于人。道家要的是养生,而不是伤生,所以尽量避免和人争斗,自然又把技击视为“不急之末学”。
那么,如此说来,道家既然一味养生就是了,何必要创造发明出武功拳法来呢?
这就要谈到另一方面,那就是道家看事物从来都讲 辩证。比如说,道的本原是个浑沌体,没有矛盾和对立,这可称作先天的和无极。
但事物从无到有,从先天到后来,从无极到有极,有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演化过程。当演化到后天有极时,便出现阴阳对立。以卦象表示,由两仪到四象,由四象到八卦,如此矛盾和对立一层层分化下去。
依此理看待社会,即是:人处在社会群体当中应该以善为本,但因为矛盾对立之关系,社会群体中就有不以善为本的。你不犯他,他却偏要犯你;你要保护善良人,他却要残害善良人……怎么办?
为了“护道降魔”,你必须制服他。不然,你还有什么资格算做修道、护道和阐道的人呢?因此,武功拳法必定要学要练。而且要练出高本领。虽“百年不一用”,却“未可一日忘”。
然而,道家的武功拳法从来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才使用。所以,它便产生了“后发制人”这个重德重礼的出发点和“贵化不贵抗”的斗争原则。又因为它始终不忘养生之本,所以在战术上多讲求“虚心实腹”、“守柔处雌”、“崇下尚退”、“静以制动”。
《太极拳解》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太极拳论》又曰:“太极拳不自作主张,处处从人,彼之动作,必有一方向,则吾随其方向而去,不稍抵抗,故彼落空,或跌出,皆彼用力太过也。”
斗争中也皆是借力打人,即敌方用了多少“量”、“速”,还将这“量”、“速”还给对方。故又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以技击为末学是由武当武术的养生宗旨和道德观念决定的。
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判断某人的武当拳功夫是否为正宗,还要加上道德标准的衡量。不讲道德的人,即使功夫再高,只能算武当拳派之邪宗,不能称正宗。
中国武术与外国武术
在这里,我主要从文化的视角来比较中国武术与外国武术的不同之处。
如果将中国武术作为一个事物,外国搏击运动作为另一个事物来进行比较,则会产生一个这样的疑问:中国武术是搏击运动么?这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看似简单,却曾经困惑甚至现在仍在困惑许多武术研究者。
假设答案为肯定,中国武术是搏击运动。这种结论乍一看让人觉得别扭,深入分析更不能认同这一观点。
从外延伸来说,中国武术不仅是技击术,还有套路部分和健身养生部分。
从内涵来说,中国武术融入了医学、哲学、养生、宗教、礼学等多种学科。
况且中国武术的修炼有着门规戒律的制约,有武术境界的差异,有内外兼修的特点,可以说,中国武术是一个庞大的文化系统。
合理练习中国武术,不仅获得养生效果和技击本领,而且提高人的智能。
因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可服务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训练者身体健康、思想健康、精神快乐、延年益寿。
外国武术及国家武术套路都缺少这些好内容,所以外国人佩服中国传统武术的养生和徒手技击能力,才称中国传统武术为中国功夫。
外国武术一般都是单纯的竞技项目,内容简单,只适宜青少年训练。
它们进入世界体育竞技项目靠的是项目和动作有量化标准,动作精简易于训练,招式已经规范,比赛中靠的是快、准、狠的体力拼搏。
由于简单、易练、已规范、适宜体力拼搏的特点,所以发展迅速。
外国武术只锻炼人的身手敏捷与体力,缺少中国武术的中医医理与养生功理,谈不上哲学等武术科学文化。
另一方面,中国武术与外国搏击运动由于发源地不同,受到不同的文化影响,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名族性格。
西方的文化崇尚力量与个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渴望征服自然,突出个人价值。在拳击比赛中,表现出激烈的对抗性。
据古希腊相关资料记载,古代拳击是没有回合限制的,除非一方打得没有意识或者主动放弃比赛,否则比赛会持续进行。
这反映出西方名族的好动恶静,追求刺激,富于攻击性的名族性格,也是对强大力量与强者的充分肯定。
东方的泰拳只有简单的招式,并无套路,一味追求迅疾凶猛,没有高深的理论可言,反映了热带名族刚烈轻浮的心理特征。
日本空手道由中国少林拳法演化而来,体现了日本名族坚韧好胜,勇猛凶悍而又遵守纪律的特有气质。中国武术与这些搏击运动的文化内涵差别很大。
中国文化含蓄内敛,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身心合一而达到逍遥游的至高境界。
因而中国武术的对抗性表现得并不激烈,并且中国武术从初的一种技击术发展到一种修身养性的的手段,虽名为“术”,其实已上升到“道”的高度了。
另外一个有趣的不同之处是中国武术对外国搏击运动在历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度不同,中国武术的角色比较复杂。
西方的搏击术在早期任何平民都可联系,到了罗马帝国统治时期,搏击术成为供奴隶主贵族贵族消遣玩乐的工具。
为了打发时间,奴隶主贵族修建了巨大的竞技场,让奴隶们互相残杀以满足自身的猎奇欲望。
随后搏击术被欧洲贵族阶级垄断。中世纪的欧洲,平民禁止学习剑术、徒手搏击等运动。与此类似的还有日本的武士。
在日本只有武士才有权利佩刀,而且律法规定,武士可以斩杀任何对自己不敬的平民。
由此可见,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日本,习武是一种特权,习武之人都是国家极力保护与拉拢的群体。
但是,中国武术就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待遇,相反,中国武术多次遭遇来自*的打压,很多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在民间实行禁武。
可是,武术并没有在民间消失,反而繁荣发展,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可见,官方与大众对武术是持不同看法的,形成官方禁武与民间尚武的局面。
比较中国武术与外国武术,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中国武术作为一支庞大的文化体系,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几千年来一直发展延续,结出了累累硕果。
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进,中国武术这种古老的艺术,也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结语:上面就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关于中国武术的具体知识,关于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都有哪些类型等等,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多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能够更好的体会到练习的好处与乐趣。
5.俄国拳王马洛托夫来华,在京设擂台,贴海报,夸海口,侮我中华儿女,激起中华民众及有志之士的极大愤慨。京、津两地武术名手与其较技,均败.李书文上台挑战之,马洛托夫见李书文瘦小枯干,于是双手抱肩,对着李书文蔑视地吐了一口唾沫。
李书文义愤满胸,怒发丹田,随手一记“霸王挥鞭”卧风掌,打得马洛托夫晕头转向,将其左腮部打掉鸡蛋大小的一块皮。未等马洛找夫反应过来,李书文奋起神威,顺势一招“六大开抱肘”,以闪电般的速度,运起千钧之力将马洛托夫肋骨打裂,击下擂台。
李书文一生战绩太多,一杆大枪,觅寻天下无有对手,在中华武术历史上是一位巅峰之人,也是当时公认排名第三的国术高手
2.李景林
流派:武当太极剑。
所属:内家拳。
近代武术大师兼军事将领,武当剑术传人,人称“武当剑仙”。东北军军事将领,民国时期*国术馆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国术馆的创始人。
实战
其余不多说,跟排名第三的李书文一战,几招不过便一剑抵在李书文的咽喉之上,李书文愤愤而去,这也是李书文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失败,他的剑法高明,曾题字告诫弟子,"练剑之身要如游龙,切忌停滞。习之日久,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则尽道矣",几有武侠小说中剑道高手之境界.
能让李书文这样性格刚烈,无敌于天下的宗师级人物自认不是对手的剑仙,当属此排名。
1.孙禄堂
流派:形意,八卦,太极。
所属:内家拳。
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望都县东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人物评价
天津的《*》评价先生道“合形意、八卦、太极三家,一以贯之,纯以神行。
海内精技术者皆望风倾倒。……为人重然诺,有古风粹然之气见于面背。”
北平的《京报》评价孙禄堂先生是“我国太极拳界惟一名手。”
《世界日报》评价孙禄堂先生:“其艺已臻绝顶。”
北平国术馆副馆长、太极拳名家许禹生评价曰:“孙君禄堂气质超迈、功力弥深,以禹生所躬遇而目睹者,南北拳家固未见其匹也。”
山东国术馆教务长、形意拳家田振峰,一向以反孙闻名,亦曾感叹道:“孙禄堂先生这一去,把形意拳的真谛都带走了,从此已没有人真正懂得什么是形意拳了。”
*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八卦掌名家姜容樵评价曰:“孙禄堂的八卦掌早已入了化境,为同辈人所望尘莫及。
就是形意拳也极尽其妙。所以,无形中也就推他为斌字辈之魁首。孙禄堂的技艺无一不精,刀枪剑戟都比别人来得高妙,所以南北驰名,差不多要压倒那些老前辈。人家就送他一个绰号,叫做万能手,也真称得起是盖世英豪。”
武当剑名家黄元秀亦曾曰:“近世之拳术,以形意、八卦、太极三门为精妙,习者众,通者寡,穷一生之力能精其一者,已属难得。
孙禄堂先生于形意、八卦、太极三家独能皆臻化境,除勤学善悟外,实有天赋异质、上根利器耳。”
国术名家李景林于民二十年出任山东国术馆馆长时,曾谓:“环顾宇内能集拳术之大成而独造其极者,唯孙禄堂先生一人。
实战
1.年轻时到四川踢馆,打倒四川一带全部武馆,众武师感觉被羞辱遂派出百人手持武器攻击孙禄堂公,孙公手持白蜡木杆一炷香时间内把一百人全部打倒,自己身上连灰都没有沾一点。
2.跟自己三十个徒弟练功,他穿一身黑色衣裳,让徒弟们手摸白灰去抓他,一炷香内谁能让他身上有白手印算他输,结果累得众徒弟气喘累累他身上却一丝白灰都没有。
3在家里孙禄堂让徒弟们随时可以攻击他,哪怕是睡觉的时候,他可以做到人未反映过来招式已经打到,睡觉也是如此,但在外面不许徒弟这样因为在外遇到偷袭反击他就会用尽全力,一招毙命。
4.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格斗家彼得洛夫。年愈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五名技击高手的联合挑战,五名技击高手确实一人抓住孙老头,其余四人抓住孙老四肢,孙老只是大喊一声内功就将五人弹出几仗之外.
太极,八卦,形意,中国三大内家拳法,能有练一种登峰造极者已经甚少,而孙老三种皆顺承正宗,练至登峰造极,融会贯通并心到力至的境界,平身未有败绩,连剑仙李景林也得向他请教剑法,孙禄堂公当属中*术近代第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