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8北京卫视养生堂:姜泉讲姜泉讲三伏天养生的误区
三伏天是很热的,一清早都是不愿意出门的,夏季养生也是刻不容缓的,但是只要是养生就必定存在误区,三伏天的养生误区你知道吗?夏季如何预防中暑呢,下面随着北京卫视养生堂视频特邀专家姜泉和大家详细说一下夏季养生的误区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白色竟不是防暑的颜色?雨后纳凉反而导致中暑?藿香水喝出致命疾病?夏日养阳、以热制热对吗?冬瓜、荷叶与绿豆,我们一直都吃错了?三伏天到底怎么过?这些养生误区您有吗?
在中医温病学派中,有一的湿热病篇,将湿与热的关系分成了三类,就是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它们其实就叫做暑病,都会出现中暑的情况。但专家介绍,很多患者没有分清自己属于哪一种暑病,当出现类似中暑症状,就自己治疗,导致严重后果。除了以下症状,还可以通过舌像自我判断。
专家介绍,绿豆适合热重于湿的患者,但绿豆真正有效防暑的部位其实是绿豆衣,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的功效。
而针对湿重于热,则是我们一般当做废料扔掉的冬瓜仁,搭配炒杏仁与炒薏仁,组成三仁汤。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也很适合湿重于热的患者。
而荷梗,则比大家熟悉的荷叶消暑功效更强,具有解暑清热,理气化湿,通气宽胸的功效,适合湿热并重的患者。
三伏天的养生误区
误区1:三伏天多吃补药,多补钙,能养生
很多人都说: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的确是,可是也不能盲目地吃补药,和补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参、鹿茸、灵芝等高档滋补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一些人将它们视为延年益寿的法宝,大量食用。
可没有人会考虑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进补。而且随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弱,适当进补可减缓生理功能下降,推迟衰老进程。但进补要视身体情况而定,缺什么补什么,不分体质和症状的乱补,可能导致其他疾病,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平衡的膳食足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不需额外进补。即使进补,首选山药等药食同源的食物,或征求医生建议。
误区2:晨练,运动越早越好
现在是昼长夜短的夏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概5点多的时候,天就全亮了。凌晨四五点钟,大街上就能看到很多老人晨练的身影,但这并不是好事,人口老龄化,很多老人都在退休的状态,而且大部分老人都喜欢晨练,觉得晨练能长寿,但早晨6点前空气质量不好,绿色植物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另外,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也比较兴奋,容易突发心血管疾病。
年纪大的人好在6点后晨练,出门前喝些水、吃好早餐,以免出现低血糖,地点以公园或视野开阔的广场为宜,不要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锻炼。雾天空气中含很多有害物,不适合晨练。
误区三:油盐不进降脂降压,甚至荤肉不沾
研究发现,长期摄入过多食盐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食用油吃得过量,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加速血栓的形成。出于对这两点的担心,一些“健康意识强”的人索性不吃油盐了,想要彻底杜绝风险。但盐和油并不是健康的敌人,适当食用不会有损健康,因噎废食反倒有害。其实家里有一种食材就足够健康营养,那就是薏米。
薏米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本期嘉宾介绍
姜泉
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同年分配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免疫科进修一年,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等。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