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食物被黄曲霉污染后,在适宜的温度(37℃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为80%~85%)下,黄曲霉很快繁殖而产生毒素,称为黄曲霉毒素。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烈性致肝癌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在黄曲霉菌体内产生,而后分泌到被污染的食品中。据有关资料显示.这种毒素还能从食品转移到母乳中。被黄曲霉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烹调、加工方法均不能彻底破坏其毒性。但碱可以将它破坏成无毒的物质并溶于水中。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食及其制品,如花生和花生油、玉米、稻米、棉子和棉籽油。一般豆类不易被污染。

黄曲霉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玉米、大米都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