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1我是大医生:王化虹讲如何防治肠癌

  我们都知道肠癌,这种癌症与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有肠胃炎的症状,这就要注意了,肠胃方面的病症很容易引发肠癌,下面就让我们的王化虹专家来给我们讲讲如何有效防止肠癌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如何防治肠癌

  现在很多的上班族都有肠胃不好的现象,所以在肠癌的患病率中这类人也比较多。

  运动少、生活条件好、饮食多高脂肪少纤维,经常坐着不动,这些都是白领的生活描述,然而这类人群却是肠癌的高危人群。专家表示,肠癌的早期治愈率高达94.25%,然而却有八成患者错过早期治疗,原因就是缺乏定期筛查。专家建议,白领在增加运动,调整饮食结构的同时,应注意针对性筛查,并关注自己的排便情况。

  饮食少纤维,运动少,易患大肠癌

  大肠癌除了遗传外,主要来源于肥胖因素,高脂肪饮食和纤维素摄取过少。专家指出,高脂肪饮食,特别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进胆固醇代谢物及次级胆酸的生成,有致癌作用,而食物纤维摄取不足时,则会增加致癌物质和大肠粘膜接触的机会。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不怎么进行运动锻炼,还经常久坐不动。

  专家提醒,大肠癌约有30%-60%初被患者误认为是痔疮、痢疾等。不少男性患者认为“十男九痔”,对于大便带血、或大便带有黏液等情况认为是痔疮,不去正规治疗。曾有患者大便带血当作痔疮治疗了一年多,后发现是局部晚期直肠癌,因此对于长期治疗仍不愈的痔疮应考虑肠癌的可能。

  另外,专家还建议无论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原因不明的便血等症状时,应到正规医院就诊以排除肿瘤。

  早期治愈率高,但八成患者错过

  作为我国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大肠癌新发病例高达15万,多发于大中城市。不过,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大肠癌的治疗效果是好的。

  有一些研究实验表明,如果肠癌能够及早发现,生存率也就越高,所以我摸一定不要忽视生活中的一些小病痛。

  相对于大肠癌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和较高的早期治愈率,早期肠癌的临床诊断率却始终徘徊在10%-15%。超过80%的患者确诊大肠癌时,疾病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佳治疗时间,晚期患者5年内生存率仅为10%。因此,开展大肠癌的早查早治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

  定期筛查肠癌现形

  大肠癌并非是在肠粘膜上突然发生的病变,而是通过正常粘膜-腺瘤-癌变这样一种顺序发展。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而由大肠腺瘤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5年-20年的时间。因此,在定期体检中,可以将癌变阻断在大肠腺瘤阶段。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为:30岁至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大城市的中老年人、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或膳食结构不平衡的白领人群。建议高危人群从40岁起每3到5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费用只有两百元左右。而普通人群,可在常规体检中加入肛检一项,只需一二十元就可鉴别50%-60%的直肠癌;50岁后可接受肠镜检查,之后平均每5年-10年进行一次复查。不管哪个年龄段,如出现大便带血,有腹泻,或出现黏液便;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形状变扁、变细,或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或有排便不尽感;腹痛,或常感腹内不适,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王化虹

  现任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消化分会委员、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学会委员、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肠外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委员会肠外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消化内镜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医药导刊》等编委,卫生部、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内科学主任医师,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在胃肠运动和消化内镜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1990年开始进行有关胃肠运动方面的研究。1998年以来在炎症性肠病与吸烟及其有关临床和发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自2005年以来,对肠内外营养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基础和临床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博士生5名。共发表论文50余篇,参加专著编写5本。

  2011年10月8日到10月11日,王化虹教授做客BTV养生堂现场,讲解《别让肠道沙漠化》系列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