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彩色食品
所谓彩色食品,一般是在食品中加入了天然色素或人工色素制作而成的。如晶莹剔透的小果冻、颜色鲜艳的果汁,糕点、罐头、汽水等。这些色彩斑斓的食品,加上这些食品又香又甜。最能诱惑孩子们,刺激着他们的食欲,而成为儿童们常吃的食品。
人工合成色素多摄入有害
天然色素通常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由于其来源少、提炼成本高、着色力羞等原因,一般厂家不使用。而人工合成色素通常是从石油或煤焦油中提炼的,提炼过程中总会有苯胺、砷等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的混入。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它们分别用于果汁、汽水、罐头以及糕点表面上彩等。但是,它们不能用于婴幼儿食品。
由于儿童的机体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且比较稚嫩柔弱,对外界物质的解毒能力较差,作为解毒排毒的主要器官肝和肾还未发育成熟,功能尚不健全。当这些人工合成色素大量摄入体内后,增加肠胃和肝肾的负担,破坏体内正常的代谢反应,不利于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消化吸收。儿童会因此出现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
除儿童以外,年老体弱多病,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者都应少食彩色食品。
"乔装打扮"的食品要慎食。
不法商人为了使他的产品卖个好价钱,不惜损人利己,把霉变、劣质的食品,经过一番精心设计以后出售。不知实情的入食后健康大受影响,弄不好还会送命。因此,购买食品.要借助于"火眼金睛",我们将此作一一曝光。颜色鲜红的虾米有毒
虾米除大小不同夕卜,通常有3种颜色
正常虾米表现为淡淡的肉红色或黄色;如果呈老黄色,表明在制作虾米时的虾本身已不新鲜,外观上看,呈鲜红艳丽的红色虾米,好像更新鲜,殊不知这种虾米是用了着色剂的结果,属于劣质产品,隐患多多。
在煮虾时若加上一勺粉红色的染料,加工出来的虾米就鲜红色,非常惹人喜爱,颜色2~3个月都不会褪色。
这种粉红色的神秘染料叫"壳藏花精",又称"酸性大红",广泛应用于木材、羊毛、纸张、蚕丝织物、塑料、皮革、香料和水泥的染色与着色.还可制造红墨水。禁止用于食品添加剂,因为这种染料溶于水,吸附性强、着色牢靠,有强致癌性。
另有浙江一带虾米加工作坊,为了使虾米"外表"好看,在加工中违法添加碱性玫瑰精——一种用于腈纶、造纸、油漆的又称"洋红"的染料,使虾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毒虾米。这毒虾米不仅坑害消费者,在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同样也*和殃及着当地老百姓。
染色小米
一位做粮油生意的个体商贩,自曝小米加色素的内幕。把原本灰白色的陈米、霉米经过添加色素后,就变成了艳黄色的"新米"。他们用柠檬黄60、胭脂红、地板黄等色素与水勾兑后,直接放在机器上面,随即流到小米的抛光机中就行了。
用这种"加212"后的小米喂小鸡,小鸡吃了后嘴里会流水.一流水小鸡就死了。专家说,合成色素对人体会引起变态反应、致泻、致癌。而霉米中含有黄曲霉素,它是一种已确定的强致癌物质。食用香料的危害
何谓食用香料
食用香料添加剂,按照其来源不同又可分为天然香料和人工香料两种。目前我国许可使用的食用香料有534种,包括天然香料137种,人工合成香料397种;暂时许可使用的香料有157种。
天然香料顾名思义就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经热榨、冷榨、蒸馏、有机溶剂浸出等方法制成芳香油;也可用乙醇制成酊剂或浸膏。日常的天然香料有茴香、八角、姜、花椒、薄荷、胡椒、丁香、茉莉、玫瑰、桂花、肉豆蔻和桂皮等.
危害过去认为,食用天然香料时,由于香料用量少,通常不会危害健康。但最近发现,某些天然香料,如桂皮、花椒、茴香、八角中含有黄樟素,它是一种有强烈芳香气味的液体。动物实验表明,它是引起肝脏病变和鼻咽癌的诱因。因此天然香料对人体的潜在危害绝不能忽视。
人造香料.大部分来源于石油化工产品和煤焦油等原料,有酯类、酸类、醇类、酚类、酮类、醚类、类脂等.因为原料及配方差异,人造香精有不同的气味,香精单体种类繁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要想使人工香精安全使用,必须从香精单体入手。国家把香精单体分为:(1)允许使用的香精单体;(2)暂时允许使用的香精单体;(3)禁止使用的香精单体三种标准。
食品防腐剂有绿色与危险之分。
食品防腐剂是用来维护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食品添加剂,它能起到抑制性物的作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常见的防腐剂有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市场检测结果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对全国J21种不同品牌易拉罐装的碳酸饮料的检测结果并不满意。其中88种使用了防腐剂,占样品总数72.7%,其中有4种防腐剂超标。在使用防腐剂的88种饮料中有85种使用的是苯甲酸钠,仅有3种使用杀菌效果好、价格较高的山梨酸钾。在相同的酸度值的条件下,苯甲酸钠的抑菌效力仅为山梨酸钾的I/3。
部分生产企业自己知道在食品中添加了防腐剂,担心消费者对防腐剂存有疑虑或反感,而不在标签中注明使用了防腐剂,更有甚者在使用了防腐剂的食品包装上,反而标明"本品不含任何防腐剂",隐瞒了实情,严重欺骗了消赞者。本次抽查的121种产品中,有7种使用防腐剂.而未在标签上标注,占总数8%。
防腐剂使用原则
我国对防腐剂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规定,明确防腐剂务必要符合以下标准:(1)合理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2)不影响消化道菌群;(3)在消化道内可分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4)不影响药物抗生素的使用;(5)对食品热处理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成分。同时也对人工合成防腐剂的最高限量做了明确规定,如苯甲酸钠,按人体每千克体重每日最高限量为5mg,山梨酸钾为25mg。
消费者要慎重对待防腐剂
(1)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危险防腐剂。它被大量用于肉类和鱼类的食品加工中,如香肠、火腿、火腿肠、鱼肉类罐头、腌肉,还可使肉类增色。但这两种添加剂不适合过量使用.在酶的作用下,它们可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结合,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在绿色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苯甲酸钠是被禁止使用的,而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小又可参与人体正常代谢被称为绿色防腐剂.可使用在绿色食品中。
(2)儿童、孕妇、患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禁止食用含有过多防腐的食品,以保护他们身体健康。
(3)购买有信誉、有诚信的产品,防止假冒伪劣,上当受骗。
(4)提倡绿色消费,关注新型的天然绿色防腐剂。如葡萄糖氧化酶,鱼精蛋白、溶菌酶、乳酸菌、壳聚糖、果胶分解物等,这些绿色防腐剂已被国家批准使用,使食品向着安全、营养、无公害的健康方向发展。
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不能吃
一些不道德商贩利用甲醛溶液有防腐作用,为延长海鲜保质期,使用甲醛溶液浸泡海参、鲜贝、鲍鱼、虾仁等水产品,经常食用这类海货的人,健康状况令人担心。还有一些商贩在制作鸭血时用甲醛作定型剂,这样加工出来的鸭血容易成块,不易碎,表面光亮,刀切面无孔。这种鸭血多吃也对身体有害。
膨化食品铝含量竞超标8倍
2005年夏,江苏省卫生监督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组织对膨化食品进行专项检查。因为真优味龙卷果等膨化食品在近期对南通市部分儿童食品的检查中,发现标识为*华元集团上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真优味龙卷果、三文鱼片、海鲜片及鲜虾条。铝含量竟严重超标,其中真优昧鲜虾条总铝为898mg/kg,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总铝量不超过I00m/kg的规定。
铝虽然在毒理学上虽属于低毒性的金属元素,也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进入细胞的铝可与多种蛋白质、酶、三磷腺苷等人体重要物质结合,而不利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干扰细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谢,发生某些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一些疾病。特别是儿童吃了这些食品对健康十分不利。
食糖质量问题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抽查发现食糖存有五大质量问题,分别如下:
(i)部分产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二氧化硫既是食糖加工中的漂白剂,也是防腐剂,但也是甲醛次硫酸氢钠的主要成分,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性。本次抽查中有4种产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主要原因是;①厂家使用二氧化硫和碳酸钙吸附杂质;②二氧化疏虽然起到防腐剂的作用,但由于一些企业添加时控制不严,导致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
(2)一些产品蔗糖分含量不足:蔗糖分(总糖分)是衡量食糖质量高低有5种产品的蔗糖分(总糖分),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抽查的三类食糖产品都存在这种问题。
(3)部分产品杂质含量超标:国家标准严格规定,用产品的浑浊度和电导灰分,两项指标分别来衡量产品中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本次检测发现这两项指标都有产品达不到标准要求。产品中杂质含量超标的主要理由是企业生产控制工艺不严格,食用时会影响食糖产品的口感。
(4)色值超标:食糖的色值指标可以反映白砂糖和白绵糖的感观和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在白砂糖和白绵糖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产品中的有色物质进行清除,色值越低表明产品发现有色物质清除得越彻底,直接感观就是产品外观越白。本次抽查中有6种产品该项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5)标识标注不规范:经过连续几次的抽查,绝大部分企业的包装上标识标注内容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本次抽查仍然发现部分企业标签不规范,还没有注明生产日期和产品的级别。标签虽然不是直接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但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消费者。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对食糖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抽查,并针对这次食糖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产品质量好的企业给予表扬。同时,责成有关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本次抽查中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的企业,督促企业认真整改、严格复查,进一步提高我国食糖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限制无益的甜味剂甜味
甜味剂主要有糖精钠、糖蜜素、安赛蜜四种。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对北京、郑州等地饮料市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检测结果发现,61.2%的饮料含各类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55.1%含糖精钠。制造糖精的主要原料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甲苯如果大量进入人体后,会造成急性中毒,氯磺酸极易吸水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对人体十分不利。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对糖精的使用,控制十分严格,通常不超过消费食糖总量的5%,且主要用于牙膏等工业用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主要用于酱菜、浓缩果汁、冷饮、蜜饯、糕点、面包、饼干最大使用量为0.15/kg但糖精实际使用量超出正常使用量的14倍。
消协郑重呼吁,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务必要看清标签内容,明明白白消费。要从健康角度出发,倡导消费含天然食糖的食品和饮料。
人工甜味剂与无糖食品人工合成甜味剂
包括阿斯巴甜、蛋白甜、木糖醇、甜蜜素、糖精钠等。在医学上称为"非营养型甜昧剂",也就是说只起到调解口味的作用,它们本身并不像糖是属于营养素的一种,所以不起任何保健功能,对绝大部分人来讲只是"骗骗"嘴巴而已。
可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就不是这样了,由于食糖对他们来说有害,为了提高食品的趣味要使用甜味剂,如糖果、糕点、菜肴必要时要添加一些甜味剂。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随着减肥、瘦身成为一种时尚后,"无糖食品"受到许多自领一族的青睐。然而营养专家指出,无糖食晶;健康食品,否则会出现认识上的误区。
在无糖食品的外包装上,都能找到各种人工合成甜昧剂的名称,对于非糖尿病的大多数人来说,根本不必食无糖食品。因为适度地用蔗糖,并不会引起肥胖。
此外,人工合成甜味素存在着生产安全的不稳定性,还存在使用上剂量问题的不稳定性,由于甜味剂在使用剂量上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加之生产厂家使用伪劣成分的可能,从不久前的一次抽样检查显示,11种蛋白糖样品没有合格的。一些特殊人群如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孕妇禁止食用无糖食品和人工甜味剂。
烹调酱油约半数不合格。2006年7月31日,长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对该市15个学校、幼儿园及医院食堂所使用的烹调酱油,抽查的结果:平均合格率是53.3%。
本次共抽查15批次产品,合格的只有8批次。监督抽查的检测项目包括:黄曲霉素、苯甲酸、大肠杆菌、菌落总数和致病菌。其中苯甲酸过量的有4个批次,部分产品菌落总数超标,其余三项目全部合格。
苯甲酸是一种防腐剂,添加到食品中对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但超标就危害人体健康了。经常摄入过量的苯甲酸,可能引起人体肠胃功能和血液酸碱度失调。根据规定苯甲酸的含量不得超过10g/kg,检测某中学食堂所使用的老抽王酱油苯甲酸含量竞为1.7/kg,严重超标。